“寻找马克思的过程就是寻找我们自己的过程” “世界上还没有一部关于马克思的纪录片,外面的世界没有做的事情,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一试?”在第22届中国金鸡奖提名者颁奖典礼上,《寻访马克思》获得最佳纪录片提名,该片导演郝蕴在台上以这个问句,开始自己的感言。 纪录片《寻找马克思》,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马克思生平的传记类电影作品。该片沿着马克思生活、学习、工作的足迹,完成了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英国等地摄制。该片在基于事实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导演郝蕴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拍马克思,说起来就难。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怎么把思想搬上银幕?他的时代没有电影,纪录片该用什么画面?他是我们学生时代考卷里的一个标志答案,怎么让答案鲜活起来?”4年的拍摄时间,就是摄制团队苦苦思索、破解这些问题的过程。郝蕴说:在漫长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寻找一种可行的言说方式,浅显比艰涩难,记录过程比解说画面难,刻画人物比塑造神难,或许正因为这份难,影片获得了突破。摄制组走遍了欧洲6个国家20多个城市,采访了近百名嘉宾,历经4年回归到了纪录的本质。如今,所有的艰难和坚持,都已经融化进影片里。 寻找、访问的风格贯穿全片。通过寻访,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出生证、结婚证、毕业证、移民申请书等一百多年前的文献资料;通过寻访,可以了解马克思在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的故居与现在的主人;通过寻访,可以感受马克思在今天的影响,与今天的人们怎么评说马克思。但马克思只留下几张照片。本片在基于事实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雕塑”、“绘画”、“演员独白”,形成了该片的又一风格。 这部影片走访了很多国家,询问了马克思讲师,学生,下岗职工,老红军等各个阶层的人。在中国老一辈的人对马克思有很深的印象,因为在上世纪家家户户都张贴着马克思的画像,学习马克思主义。在现在,年轻的一代对马克思了解的很少,而且都只是通过学校的课程来了解的。一些人知道马克思的思想,而另一些人却只是知道这个名字很有名气,其他的一概不知。在中国和在柏林,人们对马克思的了解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认为马克思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但在柏林有的人却认为他是一名社会学家。虽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在当今并未实现,但却有很大改进的可能。因为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所以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英国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地区。沿着寂静街道前行,路旁满目青翠、飞鸟盘旋。海格特公墓,公墓埋葬着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等名人。马克思的墓地原在公墓内一隅偏僻荒凉的角落。1956年,英国共产党集资在公墓东端购买了较大的一块墓地,将马克思和其妻子燕妮及家人迁葬于此。 卡尔·马克思墓前—苍松翠柏下,一座长方体的墓碑,马克思硕大、智慧的青铜头像端放在墓碑上方,光滑的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独有的典型建筑,心中不朽的偶像,一个青年时代就崇敬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开拓者矗立着。在这里,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墓碑上镌刻的碑文有几处是在破碎后又补就的,显然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过程中,这里也经历过不平静的时刻。墓碑上镌刻的碑文:“哲学家们总是在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改造这个世界”仿佛一位伟人在诉说着什么! 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寻找马克思,是为了我们自己。(IT’S NOT THE END,BUT A BEGINNING ,TO KNOW WHO IS KARL MARX,IS TO KNOW WHO WE ARE.) 就我所知,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卡尔.马克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39920b50e2524de5187e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