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经典文章:父爱的重量

时间:2022-06-20 16:33: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文档

亲情经典文章:父爱的重量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父亲这个角色,在儿女心中,显得神圣而庄严,他是家庭的脊梁,是子女们永远的依靠。在孩子们心中,父亲就像一座高高的山峰,撑起了天,撑起了希望。就像我的老父亲。 父亲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

我的曾祖父与祖父都以教书育人为生,在父亲刚刚出生的时候,家境尚为殷实。据闻当时,种地有长工,家务有丫鬟。父亲到了十七八岁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战乱丛生,土匪又趁机打劫,祖父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全家人背井离乡,到山西避难。山西距离老家有几百里,有时候,父亲便独自一人,背着几斤小米往返于山西与老家之间,路上渴了饿了,便向路边的人家借上几碗水,借上一口锅,就在那路边煮上两把小米,借以饱腹。父亲时常说起那段艰难的岁月,每每提及,便一定要说起当年在路上给予过他帮助的朴实乡民。父亲说,正是这些乡民无私的帮助,让他在孤独寒冷的长途跋涉中感受到了温暖。 后来,日本人打到山西,全家又被迫迁回了老家,祖父母不忍两岁的儿子再跟着奔波挨饿,机缘巧合之下,父亲两岁的弟弟便被祖父母寄养在了山西的一家大户人家。父亲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节,手足相别,抱头痛哭,仍旧潸然泪下。

1




精品文档

回到老家后,全家老小借住到了一位亲戚的家中。随着祖父母年纪渐长,家庭的重担便落到了当时年仅十七八岁的父亲身上。寄人篱下已是不易,养家糊口在当时的年月更是艰难。每天天不亮,父亲便跟着村里的成年人一起推着独轮车,来回八十里地,靠一趟趟的运送货物挣得几个钱,解决全家人的温饱。当年的苦难岁月,时至今日再忆起,却是一段宝贵的财富。父亲说,十八岁,是他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年。亲情,信念,责任感,成为了父亲一生的信条。 父亲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响应国家的号召,顺利通过体检,成为了一名空军战士,跟随所在部队驻扎在上海市虹口区闸北区一带。由于缺乏文化基础,不到一年的时间,父亲便被调动到了福建福州的一个海防前线。父亲回忆,当时他所在部队的司令员叫叶飞,部队里还曾经出过一个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那段时期,也是父亲人生中进步最大的时期。父亲一边随着部队驻扎在祖国的海防前哨,用青春热血捍卫共和国的大门,一边努力得充实着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那时候的父亲已经可以看懂四大名著,父亲记忆力很好,直到如今八十多岁,仍然能讲出书中的精彩故事。

转业后的父亲,拎着个大箱子回到了家中。小时候的我一直很好奇里面装着什么宝贝,直到我上了高中,父亲才将里面的东西翻了出来,让我看看他的藏品,他的青春。里面除了证书,照片,就仅有一套黄绿色的军装,一双大头皮鞋,和一件胸前印着海防前哨徽章的背心。可以说,这些父亲年轻时留下的珍宝,充实陪伴了我整个高中。

2




精品文档

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

转业后父亲被分配到了国营116军工厂,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份吃皇粮的铁饭碗。但由于当时祖父的身体每况愈下,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父亲选择辞去工作,留在家人身边,陪伴祖父安度晚年。最终,父亲放弃了这份铁饭碗,回乡做了农民。

此后,我与兄弟姐妹们都陆续出生了,对于父亲的印象也渐渐清晰起来。父亲真是种地的一把好手。炎炎夏日,父亲一头钻进田地里,无论是收麦子还是种庄稼,父亲一干就是一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赤膊光脚的下地,晒出了一身古铜色皮肤,父亲从未抱怨过一声苦一声累。等到土地分割到各家各户的时候,由于家里没有牲口,也没有农机,父亲就带着我们手拿镰刀,全凭人力,收获一年的粮食和希望。一年四季,从不见父亲闲过一天。父亲常说,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父亲看到村头有些地空着,长满了杂草,觉得可惜,便一个人挑着锄头去垦荒,硬是把几亩不打粮食的荒地培育成了肥沃的良田。 如今父亲老了,需要人照顾了,我却来到了千里之外。从此,父子二人,一年难得见两次面。在我来上海前,还未曾与父亲商量,他似乎是从别处听到了消息,便对我说“父母在,不远游”。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教育我。言语里充满了不舍的语气,听起来又是何等的无奈。

但是在儿女们心中,父亲就是一座山,是我们一辈子的依靠。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6458e5df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