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国旗下发言稿 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国旗下发言稿一 有一幅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是:“校园安全,你管、我管,大家管才安全,下联是:事故隐患,你查、我查,人人查才无事”。横批:安全是天!一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安全是大事,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是利在当前,功在千秋的大事。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前提,没有平安和谐的良好氛围,就难以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就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学校领导深刻体会安全的重要性,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让安全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3.X日本强震海啸中,宫城县户仓小学,距离海岸仅仅100米,学校共有**X个学生,有一个孩子那天没来上课,在校孩子们全部生还。当天海啸前首先发生的是地震,孩子们都躲到桌子底下,紧接着,孩子们跑到学校操场,然后爬到学校后面的山上。他们是按照日本应对海啸的标准流程操作的,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反复演练的疏散方式。在日本连幼儿园的孩子都要进行安全逃生演练,并作为法律规定。强烈的安全意识和熟练标准的安全演练在关键时刻能挽救人的生命。 或许,你会认为安全问题离我们很远,有的同学心里可能会说:“我很安全啊!没必要这样大张旗鼓地教育我吧?”其实不然。想想自身的行为,不也有许多安全隐患吗?一至十班的车区在东面有个陡坡,可有的同学骑着车就冲下来,在你很拉风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如果先着地的不是车轮会怎样?以前看见有同学在操场上点火玩,难道你还真的以为会“野火烧不尽”吗?大课间有同学在排球场里踢球,在你撩大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球砸到人群里会是怎么个后果?有些同学为了少走几步路,跨越马路防护拦;看到路上车辆不多,等不住就匆匆横穿马路。有些同学上下楼梯偏靠左边行走,或在楼层的楼梯、走廊内追逐、奔跑、打闹、玩耍,从而导致相互碰撞而受伤。血的教训不能再有一次,悲剧不能重演,为了预防此类事件发生,我们一定要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些必要的卫生知识、安全防卫知识及应急避险技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0**年*月*日是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在安全日来临之际,我们将要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疏散演练、“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同时我们更要将安全意识和行为作为一种习惯进行养成。我们需要养成的安全好习惯有:遵守交通规则 ;不玩火;放学次序离校;不急追猛跑 ;上下楼梯右行礼让;增强安全自护意识;不做危险动作、游戏;离家离校要向家长或老师打招呼。 同学们:当你在谋划着新的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时,是否想到了安全?当你在聆听奉劝时,是否想到它是用血的教训凝成的?当你对别人提醒或忠告不以为然的时候,是否想到因为一时的疏忽,一次的失误,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给家人蒙上阴影,给社会带来负担,给国家造成损失?避险不是辟邪,是需要我们加强注意来提高防患意识的。 最后,作为读书人,让我们把这句“安全无小事,隐患就是事故”记在心中。 我的演讲完毕! 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国旗下发言稿二 同学们,今天是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由于缺乏安全防范知识,我们国家每年约有**.X万名中小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为了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19**年,我们国家将每年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今天已是第十个“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只有安全了,才能更快乐,才能拥有明天。而只有清醒的安全意识、牢牢掌握的安全自护知识和方法,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在上一周学校安全教育周活动中,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有关交通、消防、户外活动、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安全知识,在安全知识竞赛中展示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在现场演示中掌握了灭火器的用法,在实战演习中紧张有序地操练了疏散技能……这一切都是我们为获得安全所付出的努力。或许有的同学会问,老师们花了这么多力气帮助我们学到的东西,将来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我无法回答。但我要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 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月*日印度洋海啸。就是这场灾难让无数人家破人忙。然而,就是在这场灾难中,有一个坚强勇敢的小女孩,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挽救了一百多人的生命,创造了一个奇迹。在突如其来的海啸袭击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这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发现,大海远处突然涌现的一波白色巨浪,将蓝天和大海明显地隔成了两半。凭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她预测海啸即将爆发,于是,她立刻告诉父母,及时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当游客们刚刚抵达安全地带时,巨浪奔涌而至,顷刻间吞没了整个海滩……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未来是如此美好灿烂。让我们与知识手拉手,与平安成为好朋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795e85a2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