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倍受赞誉的朝代之一,气象万千、开放自信的盛唐文化孕育出了天才诗人——李白,他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作为盛唐诗人中艺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以下是我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的认识。 一、李白诗歌富于自我表现,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 李白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诗篇中激荡着火焰般的情感,感受到诗人活跃的自我形象,这种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于自我表现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亲切、热情。从李白诗中我们不仅看到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也看到一个傲岸自信、狂放不羁、旷达乐观、天真深情的诗人形象。例如《蜀道难》这首诗里极力描写蜀道的奇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三次出现,回旋往复,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然而这首诗的气势却是豪放的,感情是激昂的,使人读了以后心情振奋,想去迎接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读者读之则有神驰八极,心怀四溟的感觉。这正是因为诗中融合着李白的豪放性格的缘故。这是讲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的色彩。即使是在《蜀道难》这样的诗里,描写蜀道的艰险,可是也融入了李白的豪放的性格。 再如《南陵别儿童入京》末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句直接流露出作者将要仕宦京都的狂喜。 李白诗歌的强烈主观抒情性,不仅仅表现在那些直抒胸臆的作品中,在那些描写祖国山川的篇章中,同样跃动着胸襟远大、性格傲岸的诗人自我。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在写景叙事中,给人以豪迈俊爽、气势飞动的感觉,灌注着诗人遇赦的喜悦和重履康庄的快感。再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的诗句,更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是李白诗歌的又一重要特色 与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相关联,丰富奇特的想象,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一方面,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从而形成与现实的对比,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残酷。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借“梦游”的形式,驰骋想象,描绘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梦境,从而提示现实的残酷,抒发了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情怀。诗人开始时所作的描述就带有很大的虚拟成分,例如“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些是诗人在写胸中丘壑,不能当作真山真水看待的。 从“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以下,诗进入了神话般的世界,自在遨游的神仙激发了诗人追求自由的热情,终于迸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反抗呼声。诗人是通过幻想的境界来表现自己对权贵的决绝态度的。 另一方面,李白善于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去描写客观世界。如《蜀道难》,风格雄奇奔放、淋漓酣畅,矫变莫测。全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作者凭借传说想象落笔,自己的胸怀、性格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三、李白诗歌的生动、大胆的夸张。 李白诗歌的夸张随处可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我们说李白诗歌的夸张是最大胆的,但他的夸张又最容易为人所接受。比如他的《秋浦歌》的第十五首:“白发三丈千,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写自己满头的白发,说 “白发三千丈”,这是极度的夸张,谁有过这样长的白发?谁又见过这样长的白发?可是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并不感到李白这样的描写不能接受,不可信,我们反而感到很自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什么这样长呢?是因为我的忧愁太多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当时李白正在照镜子,一照镜子,看到镜子里面是一片秋霜似的白发,他就问:明镜里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秋霜呢? “白发三千丈”,这是乍对明镜时的一种惊呼和感叹:我头发这么白得这么了,真似乎有“三千丈”长了!像这样的夸张只有李白才能,也才敢于这样写,而且写出来很能够被读者所接受。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像《北风行》里,李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燕山当然很冷,有雪,雪花也很大,但是怎么大也不会像席子那么大吧?可是李白敢这样写:“燕山雪花大如席”。我们读了以后觉得并不突兀,而且感到很好。关于这句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是并不离开真实,燕山的确寒冷,的确下雪,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不真实了。鲁迅的意思是说,夸张不能离开真实,像李白的这首诗,虽然是夸张,虽然夸张得很大胆,但是它还是真实的。类似的例子还有《横江词》里的“一风三日吹倒山”,《蜀道难》里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些例子都是明显的夸张,而又不险怪、不真实。 四、李白诗歌语言清新明快,明丽爽朗,带有民歌特点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的最形象、最生动的概括。他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如《听蜀僧浚弹琴》中的“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首诗语言写得极其清新明快,即使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毫无痕迹。又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但是语言自然奔放,脱口而出,不事雕饰、潇洒清丽。李白的诗歌也注意学习民歌的语言和吸取当时的口语。比如《长干行》,多是受了《孔雀东南飞》和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的影响,《江夏行》则带有南朝民歌“西曲”的情调。 另外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用很简单纯自然而又豪放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的感情。前二句语带夸张,但纯然白话;后二句形容轻舟之快,亦明白如话。《早发白帝城》诗是用了《水经注、江水注》的典故的,可是我们读起来,并不感觉李白是在用典,他的自然就能达到这种地步。 总之,李白诗歌的艺术表现风格豪放飘逸,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及至后代,也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歌的创作走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d5f19fb14e852458fb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