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结构的变化与农村老年保障浅析(一)

时间:2023-03-18 18:20: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家庭结构的变化与农村老年保障浅析()

论文关键词:农村家庭结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论文摘要:我国全面实施人口计划生育国策以后,农村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家庭小型化,老年人口比例逐步增大。加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力水平仍十分低下,统意义上的农村家庭养老面临重大挑战。为了改变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范圈小的现状,解决占中国老年人口约75%的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需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养老真空的不利影响。

中国文化深受儒家的孔孟孝道影响较深。在中国,家庭养老是一种悠久的传统已成为人们伦理道德观念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生存的一份珍贵遗产。传统的大家庭,由于人口多,且多以农耕为主,人口流动率很低,一家一户成了最完整的社会细胞,家庭养老是自然的选择。在农村,家庭养老是老年人口养老的主要方式起着主渠道作用。 家庭养老在农村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是与中国的崇老文化、道义责任的约束、法律规范的强制、社会保障替代水平低下等因素分不开的,因而有其相对深厚的现实的法律和经济、理文化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养老具有超稳定性。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引起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加世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得以普遍实施,家庭生育率降低,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传统的正金字塔型的家庭结构正在逐步向倒金字塔型的结构转变。四二一”(个老人、二个成年人、一个小孩)四二二”(四个老人、二个成年人、二个小孩)的家庭结构代表了中国未来农村社会的家庭结构主流。随着农村家庭结构的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负担老年系数逐年增大(见下表),意味着需要赔养的老年人口增加,家庭养老资源需求增加。而我国农村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虽然20多年的改革使农村贫苦人口减少,但到1999年底,在统计上仍有4200万贫困人口存在。贫困的持续,削弱了家庭对老年人口的经济支持,使家庭养老的质量受到影响。2.农村老年父母身边子女数的减少弱化了家庭养老。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镇的大规模流动导致农村老年人身边的子女数的减少,从而使家庭养老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承受。 3.市场经济观念对人们传统的文化道德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农村年轻人的赡养意识已大为淡化,有的农村老人基本的生存需要都得不到满足,家庭赡养纠纷突出。《中华老年报》载,山西省有关单位自19%年以来已接待老人来访2万多起,上海市每年平均处理6000起,1995年天津市津南法院共受理瞻养案例比1994年增长了116.7%

4.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社区文化组织水平十分低下,近乎空白。农村日常精神生活状况令人堪优,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单调,精神生活水平严重偏低,更多的时候他们面临的是孤寂。

二、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进程及不足

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我国的全面推进,近年来农村老年社会保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中国统计摘要》数据(1998),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投保人数1995年为5143万人,1996年为6594万人,1997年为7035万人,投保人数逐年明显增加,为今后农村的养老打下了基础。但目前已达65岁以上的6000多万农民的养老问题,主要仍依靠家庭养老按民政部统计,1997年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农民仅61.4万人,当年领取养老保险金3.34亿元,人均仅544;历年积累的养老保险金只有139.2亿元,按投保人数计算,人均仅198元,水平较低。农村五保户得到集体供养的有184万人,供养率为76%,五保户的人均生活费为857元,还有近1/4的孤寡老残未得到五保,再加上乡镇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等供养的老人,由社会养老的老人总共也只有300多万人,仅占农村65岁以上老人的5%95%的老人还需依靠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尚无明显转变。1997年还有10.7%的村没有


医疗点,平均每千人口医生数,农村只有1人,城市有2.3人,而且农村均为自费医疗。医疗费上涨较多,农村大部分地区收人较低,有相当多的老人没有经济收人来源,而老年人患病率高.往往因治病倾家荡产或无钱治病拖延耽搁而死亡。据卫生部抽样调查,农村患者因贫困未能住院的达4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33f81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