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时间:2022-12-10 00:35: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详解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国家级顶层战略,“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是一个涵盖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大战略:

1.从历史视角,可以看做其为中国从传统陆权国家走向陆海权复合型国家的 战略转折”

2.从现实来看,它是中国在融入主流世界过程中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矛盾与困境所做出的 战略反应”

3.看向未来,它是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经济的“战略重构”

(1) 战略转折”回看历史,中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治( 理) 边( 疆)”而非“ 治( 理) 海( 洋) 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主旋律。自明朝以来, 中华帝国曾有过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主动性开国:一次是明永乐年间以郑和下西洋为标志的放开海禁政策,但远航带来的巨大财政赤字外加蒙元势力在北部边疆的不断侵扰 就使得明帝国最终又回归陆地,走向长期的 光荣孤立”。 另一次则是始自隆庆元年( 年) 的放开海禁政策。总之两次开国均没有将中华帝国从一个传统的陆权帝国带向一个现代的海权帝国或陆海权复合型帝国。

(2) 战略反应”从近代国内外现实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 年到2012 年我国GDP增长了142 倍、进出口额增长了187 倍、财政收入增长了103 倍、外汇储备增长了近2 万倍。2013 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全球第二,这么大的经济体量仅次于美国,并且紧随其后,这得益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体国民默默的努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人今天早已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与此同时,中国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也经历了从“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到“ 积极进取, 奋发有为”的渐进式转变。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从而逐渐融人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并带动了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蓬勃发展。

我们取得成绩的背后是一路披荆斩棘的艰辛,尽管中美关系的定位经历了从1 97 年“ 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到20 年“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再到20 年“ 不冲突不对抗, 相互尊重, 作共赢”的转变, 但这丝毫没有改变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美国做了很多努力包括但不限于霸权稳定、日美联盟、颜色革命、TPP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也存在一些问题 (1)能源消耗约束。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日益重视发展低碳、环保型经济, 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仍是经济增长所必需, 有限的储量与庞大的需求之间的缺口只能靠进口来解决。

(2)产能过剩约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本国出口构成的冲击, 中国政府推出了4 万亿元人民币的内需刺激计划, 在帮助中国经济渡过难关的同时, 也制造出庞大的过剩产能。

对此,以“一带一路” 为核心、包括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等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则是中国对来自国内外的重压被动做出的战略回应。 3“战略重构”


看向未来,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 是中国向沿线国家供给包括稳定的货币秩序、开放的市场环境、可靠的发展援助在内的区域性公共产品, 以提升自身国际威望的过程,可以说,这是中国寻求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权益诉求。作为后崛起的大国,中国不仅要为为经济增长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拓展广阔的空间, 更要承担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即从现有国际体系的“ 受益者” 逐渐转变为“ 授益者”。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建设

(一)中国和中亚南亚国家、俄罗斯、欧盟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形成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格局

(二) 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 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三)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四)中国国内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具体项目成就

目前中国已与40余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的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4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全面展开,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正式签署,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 三, 一带一路”面临的障碍 (一) 地区国家充满疑虑

在现实中,多数国家是充满矛盾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开放。总体上,他们期待并肯定中国的扩大开放。一方面,这些国家希望得到更多中国的资金、技术、无偿援助等,希望能将本国的产品出口到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又担心顾虑本国的进一步开放会造成对中国的更大依赖。 (二) 大国暗中掣肘

涉足这一地区的既有地区大国,如俄罗斯与印度,也有区域外的大国,如美国、日本、欧盟等。这些国家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地区开发的构想。例如,美国有“ 新丝绸之路”战略,他们意图以阿富汗为中心,把中亚和南亚连接起来。日本提出了“ 新丝绸之路外交”,希望在这一地区抗衡中国和俄罗斯的影响。欧盟提出了《欧盟与中亚:新伙伴

关系战略》要求积极介入中亚事务,通过重塑中亚国家的发展方向来实现“ 个更加安全世界里的欧洲”的整体目标。俄罗斯和印度更是分别把中亚和印度洋视作自己传统的势力范围, 对任何外来国家都充满了天然的疑虑与抗拒。 (三) 内部步调不统一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不少于30 个城市宣布自己为“ 一带一路” 的起点, 核心区”“ 桥头堡”“ 枢纽”“ 黄金段”“ 自贸区”等概念纷纷出笼。各省都希望争取政策、抓资源、占先机, 为其带来发展新机遇和增长新动力。而跨地域、跨部门的全国“ 一带一路”协调机构尚未明确。 (四) 中国企业的参与能力堪忧

尽管 一带一路”具有政治与安全的价值,但与任何经济发展战略一样,

其推进的主体始终应该是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 一带一路”应该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通过对外合作与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最终的目标还是为了企业 走出去”,承担起继续建设丝绸之路的重任。中国企业治理制度与 一带一路”多数国家最容易诱发冲突的是环境和社会责任问题。被抵制甚至驱赶的主要原因是所谓“ 污染”“ 人权”等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43063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