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研究

时间:2022-04-15 15:1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研究

作者:马霞娟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41

要:在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中,学校更加倾向于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中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生中的广泛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解决学生身心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但目前,我国在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的课题上还需做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 小学教育 研究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追溯至历史上,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涉及内容繁多,知识面较广,故事典籍不胜枚举,但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必然会有一些有悖于社会发展的内容,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状态。毕竟中华传统文化经过上千年的沉淀,有着很多做人做事的榜样和准则,利用优秀的文化故事来提升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规范学生做人的标准,可以起到提升中小学生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中小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和性格的塑造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 一、目前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不重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灌输

我国历史上的唐诗三百首、四书五经、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等都属于典型的传统文化的范畴。但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对以上的这些书籍的内容了解的少之又少,平时的学习重点都放在课本以及和课本配套的课外读物上,总之和考试内容相关的书籍和知识都比较了解,对于历史上的人物典故、传统的比较著名的戏剧和比较经典的成语故事一窍不通,认为这些都是冷门的知识,学校考试考不到,就不重视。平时学校和家长也不注重孩子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造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流失,对于中小学生文化功底的提升百害而无一利。 2.中小学生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富足的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孩子身上缺乏一些传统的美德,甚至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通过娇生惯养的养育方式成为家中的小霸王、学校的小祸害。在这些孩子身上根本看不到传统美德:师道和孝道。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对待老师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的态度,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老师见而不闻,连招呼也不打。在家里,面对家长,呼来喝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59ea69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