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步于而立之年的王勃

时间:2022-07-13 08:00: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止步于而立之年的王勃



时间是上元三年(676),历史的星空,一颗年轻而耀眼的流星在划过一道深深的痕迹之后,便悄然消逝于岁月的长河。那年,王勃才27岁,是一场无色无嗅的自然风雨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让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王勃永远地把自己融入在那波涛汹涌的湛蓝的大海之中…… 天才的少年 少年才智如神助,大道通天畅未来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王勃自幼聪颖,悟性过人,是个早熟的神童。《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当时的大儒颜师古)《汉书》《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居难则易,在塞则通;术无所滞,于辞无所瑕。 不过,王勃的家庭,书香气息浓厚,才子非常多。哥哥王剧、弟弟王助都考中进士,做了官。最初王面力 、王剧、王勃兄弟三人出了名,被父友杜易简称为王氏“三株树”。后来王助、王 长大了,他们都有文名,“三株树”似乎变成了“五株树”最小的兄弟王劝长大后也是一才子。王勃的从祖父王绩、祖父王通也是著名的学者、诗人。王通是隋秀才高第,曾任过蜀郡司户书左和蜀王侍读等官,后来退官在家,专门讲学著书。父亲王福峙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但这些并没有给王氏兄弟在仕途上带来太大的政治资本,这样的家庭背景,使王勃兄弟们从小就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关心国家政事,寻找机会上书献颂以自荐。高宗麟得元年(664)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五岁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有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警烽走传,骇秦洛之氓;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王勃的上书,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刘祥道看后,十分惊讶,赞王勃为“神童”,并上书表举荐。

王勃在应麟得三年(666)制科时,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年龄才14岁,少年得志的王勃,也象其他文人一样,渴求在仕途一展才华。14岁入朝为官,让才华横溢、


文思敏捷的他如鱼得水。高宗皇帝召见他时,当面询问考察,王勃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颇得高宗皇帝的赏识。朝廷每有喜庆大典,他都能写出精美的颂文献给皇帝,一时间王勃声名鹊起。王勃在皇家瑞气的宫室里尽情渲洒着自己的才情,摆在他面前的似乎有一条通天的大道,把这位聪明绝伦,才高八斗的少年引向不可预测的未来。

少年的王勃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十一二岁时遇到当时的名医曹元(世称曹夫子)王勃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父亲对他也十分慈爱,并经常教导他说:“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肖。”王勃牢记在心,暗中到处查访良医,希望学得一手医道,做个孝子。公元661年,是命运的偶合,让他碰到继扁鹊、华佗之后《皇帝八十一难经》的直系传人——曹夫子。他师承曹夫子五年,终于“有升堂睹奥之心”。最后,他“钻仰太虚,导引元气”,内精澄明,以至修炼到想要放弃常人的生活、修成神仙的愿望。 疏于人事的青年

()、不明朝廷是非地,一纸戏言误前程

上面谈到少年英才的王勃让高宗皇帝龙眼大悦。王勃的才情,也使得他声明大震。这也惊动了另一位少年——皇子沛王。于是王勃被沛王邀至沛王府,并备受器重,为沛府修撰。这是王勃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候。然而命运也常常象一种游戏时不时捉弄一下一位少不更事、漫不经心而又自恃才高的少年。正当王勃做着用文章来经营人生的美梦时,出其不意的打击悄悄地降临到他的头上。

当时皇宫中风行一种斗鸡的游戏诸皇子之间也以斗鸡取乐。一次恰逢沛王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兴致勃勃地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来讨伐英王鸡,以此为沛王助兴。这篇文章却引起了英王李哲的不满,一场斗鸡游戏不欢而散。高宗皇帝得知此事,认为如此闹腾,势必引起皇子之间的不和。这似乎让高宗皇帝李治想起当年父辈们兄弟相残,自己兄弟之间明争暗斗的惊心动魄的骇人场面。谁知王勃本来是一篇玩笑的文章却不经意间揭开了高宗皇帝的感情疮疤。此时年轻气盛、不谙时世的王勃哪里知道(按理他也应该知道)宫廷家事,外人不得干涉也不能干涉的道理。三国的杨修因恃才放旷,终遭杀身之祸的历史事实,也没能让王勃清醒为人。也许是王勃太过于专著于对沛王的忠诚,也许是才


高八斗的王勃想借此炫耀自己的文采与聪明,但是王勃毕竟还年轻,还不太熟悉为官之道,一心想建功立业的热情让他忽略了伴君如伴虎的危险处境。统治者只允许你对他竭尽忠诚,绝不允许你触及到他利益的丝毫“不轨”。结果,王勃被赶出沛王府。 其实,王勃人生的第一次打击并非真的因为《檄英王鸡》而是因他的才高被嫉妒,是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的结果。试想,大唐天子的眼皮底下怎么能容得下这么一个光耀朝廷而又不遮不掩的狂傲少年?如此看来,这场有声有味的政治风雨揭开了王勃悲剧人生道路的序幕。

前面我们也谈到王勃学医修炼的故事。可能正因为这一段历史渊源,使王勃产生了想建立别人高不可攀的功业,也恰恰因为这一段渊源,滋长了王勃为人的放荡与清高。 少年得志的王勃经历了这样的打击,心情自然沉重。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道:“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其凄怆悲苦和愤激之情可见一斑,于是,他在总章二年(669)五月,悻悻离开长安,入蜀地游览。他与杨炯等人结伴而行,放旷诗酒,驰骋文场。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体验,山川的感召,使王勃此间写下了很多优美的抒情之作。 ()、不谙人间寻常事,闯下祸患绝仕途 我们知道王勃毕竟是一位历史上少有的才子,他的名气也毕竟给世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影响。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早年得道的王勃在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的打击后,就产生了耻以文才受召的想法。他作文述志,表明对官场的鄙弃,结果触怒权贵,被斥为“才有名气,爵禄盖寡”。这样的定论,基本断送了王勃的政治前程。这些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建功立业、出人投地的大好时机,却因为王勃看淡世间的荣华富贵,却因他孤傲清高的性格,却因他对人世的冷淡而瞬间即逝。此时的王勃更加向往他当年学医求道的生活。在咸亨四年(673)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他很想去,便设法做了个虢州参军。这三心二意的动机,让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谁能料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更沉重的人生打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a365d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