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屋的随笔散文|总也到不了的老屋 老屋,这是看到旁人的一篇文章后想到的。 感觉怪怪的,有点愧,老长时间没有回想起老屋了…… 那是陕北极为普通的一个院落,父母结婚时盖得,听说那可是我们村第一套平房呢。那时的家还算是富裕平静! 一套平房一共有三间,最大的是“客厅”,沙发是土炕,茶几是一个古老的大桌子,上面空空的,最好的时候会有几个杯子和一罐白糖,这样的事情只有在家里来亲戚时才会发生“客厅”还有一个套间,小小的,盛粮食的大红柜子上画着益鸟和灿烂的大花儿,柜子上又放着一台十几寸的黑白电视,那些年我们看着一休哥还有孙猴子。套间最让我难忘的是那盘土炕,很小,很简洁,放着一家人的被子,一把扫炕的笤帚和一个矮矮的木方桌。方桌是粉红色的,那颜色很美,很温馨。我的很多记忆都存放在这间小屋里。春忙时,父母会把我和姐姐用绳子绑在窗户上,更小的婴儿会用枕头和小被子压着。这些都是后来母亲说的,我也知道这是事实,因为忙碌的农村人都是这么做的。冬闲时,小屋里会生上火炉,炉子里是土豆和驴羊粪,一家人坐在土炕上,妈妈倚着被子纳鞋底,抽拉绳子的声音很清晰,爸爸和姐姐们玩纸牌,谁输了就要假装成驴子让赢的人骑,输的永远是爸爸。 老屋的屋顶使用的是“洋衬”。我记得很清楚,那可是妈妈的银行啊,她好不容易攒下一点钱就会悄悄的藏在那里面,当第二次找出来时已经成了一片片碎片,那都是老鼠的杰作。妈妈时常因为这种事而嚎啕大哭,坐在炕上,眼望着屋顶,咒骂着老鼠的祖宗。可下一次她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就这么乐此不疲的哭着,我们都笑着。 老屋的地板,是原始的土地,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是平整了些许,细细看,还可以看到一棵棵小小的草。我的姐姐们时常会因为谁扫地而骂架,我,就是那个火上浇油的人,而后爸妈又会拿着笤帚满院子的追着吓唬我,笑着说我不干好事儿。 老屋的屋檐是用木板做的,长满了各种菌类,居住着燕子和蜜蜂。这似乎就是我童年的动画片吧!陕北的屋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接雨水,每当下雨时屋檐下面就会放一个水桶来接雨水,雨水很浑浊,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成了食用水,喝起来满是大自然的味道。下过雨后,院子里就会积攒下一滩滩水,哈哈,那可是孩子的天堂。大姐会拿一个大盆放在水上,然后再把我放在盆子里,我划船,划得不亦乐乎,一不小心盆翻人倒,而后便是妈妈骂姐姐的声音,以及我死命的嚎哭。 院子外还有一棵杨树,不知是谁种的,算命先生说那树是我的化身,于是,奶奶和妈妈便对那棵树特别的用心,再也不允许我们上去掏鸟窝了,又在它周围种上了一圈小树苗,说是为了给我遮风避雨,为了让我不孤单。 当我还小时,二妈一家和我们住同一个院子,大些时,他们搬走了,搬到了城里,再也没有回来过。院子立刻显得寂静了许多,过年过节时不再是那么热闹,做坏事时也没有了得力的帮凶,我挨打时也没有劝架的人了。 生活就这样平淡却美好的进行着。我丝毫没有发觉即将发生的一切。 父母脸上的笑容越快来越少,他们的对话也是越来越少,父亲喜欢晚归了,妈妈喜欢发脾气了。吵闹声越来越大了。 一天,看见爸爸抱着一大堆柴草堆在屋子里,我哭了,他点着了那些草,火越来越大了,爸爸说:这光景不过了!我拉妈妈的手,叫她走,妈妈一动都没有动,她镇定的坐着。大姐哭着叫来了爷爷,平息了这一切。但火烧的痕迹依然很清晰。 爸爸,走了。那么坦然地离开了我们的老屋,我们老屋也没有试图去挽留。 老屋,越发的冷清,阴森,一天都不会有笑声,甚者是说话声,每个人都在沉默中成长。 噩梦并没有结束,暴风雨的夜,院子里的窑洞,塌了,那么大的响声,足以让我一生铭记。漆黑的夜,一个女人在抢救窑洞里的粮食…… 那次的大雨瞬间让老屋颓败。不再那么年轻,不再那么优雅,像是一个经历了世代风雨的老人,但却依然默默坚守。 后来,没有坚守的是我们。母亲背起了行囊,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了老屋,背井离乡。我还清晰的记得母亲回眸时的眼神,不舍而又坚决。还记得我们孩子的泪水,对老屋,对自己的童年。当母亲锁上木扇门的那一刻,我知道一个时代结束了。大铁锁敲打木门声音又是那么的厚重悠远。 自那以后,有回过老家,也有回过老屋,老屋一次比一次破旧,“客厅”里的窗户还在,只是玻璃已经破碎;那盘温馨的土炕还在,只是没有了那张粉红色的方桌、一家人的被褥;屋顶也还在,只是母亲的“银行”已经破败,一条条,在风沙里招摇。还有那棵白杨,还是静静的守候,它身旁的小树苗也已经长大,但我想:没有了我们那白杨依然是孤单的。 去年冬天,听妈妈说老屋的房梁已经被爷爷卖了,很便宜。她说,你回去看看吧! 如今我回来了,老屋没了,只剩下了残墙。墙上还依稀能看到我小时候的画作和难看的字迹。站在老屋面前,我哭了……那种感情,很复杂,酸的。 8年的一幕幕,8年的一句句,8年的回忆啊!我的老屋,我们的老屋啊!你还能听到么,我来了,而你却走了,你还没有走干净,留下这些残墙更让我痛心。 老屋啊老屋,我想你了,想你了…… 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5a1fb8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