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主义 解释主义(Interpretivism)是人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哲学观点,主要常见于人文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解释主义的哲学根基来源于唯心论(Idealism)。它主张人类对世界的体验并非是对外界物质世界的被动感知与接受,而是主动的认识与解释。 解释主义的存在论(Ontology)基础是视现实世界为人类对于不同行为与状况的解释的产物,亦即现实世界的真相是由人的思想主观构建出来而不是客观且唯一的。比如:对生物物种的分类,对社会经济体系类型的划分等等。 解释主义的认识论(Epistemology)主张对于复杂世界的认知是通过研究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群的经验以及观点而实现的,研究者应该深入现实生活去领会并且通过科学化的手段及语言去解释并重建这些概念与含义。比如:交互式面谈,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手段。 解释主义中的不少观点起源于德国,前身为社会科学学术流派阐释学(Hermeneutics) 以及现象学(Phenomenology)。作为传统实证主义(Positivism)的批评者,解释主义反对将自然科学中的中立式观测(Neutral observations),通用法则(Universal laws)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同时解释主义的支持者,即解释主义者(Interpretivist)为现实世界中具体事物的含义是由社会人的思想构建形成的,因而允许多种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同时平等存在(Schwandt ,1994),这一观点在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的实证主义哲学观中是不可接受的。 库恩 德国生物化学家,因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取得成果而获得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另有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库恩和花旗集团全球投资银行的高级顾问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库恩对科学发展持历史阶段论,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PARADIGM)。范式通过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为范例,表示一个科学发展阶段的模式,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之于古代科学,托勒密天文学之于中世纪科学,伽利略的动力学之于近代科学的初级阶段,微粒光学之于近代科学的发达时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于当代科学。 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 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 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 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像,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 虽然范式的首要含义在哲学方面,这也是库恩范式的基本部分,但是,库恩的创见和独到之处则在于范式的社会学含义和构造功能。与一般科学哲学思维的抽象性相反,库恩特别强调科学的具体性,并把具体性看作是科学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认为,一套实际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对于有效的科学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团结一致、协同探索的纽带,而且是其进一步研究和开拓的基础; 不仅能赋予任何一门新学科以自己的特色,而且决定着它的未来和发展。这样一来,库恩也就把具体性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实际的“图像”、“模型”和“哲学”之间划了一条界限,使自己的思想与其他科学哲学区别开来。库恩的构造范式就是这种实际的“图像”和“模型”,它不仅使常规科学解疑难的活动得以完成,从而成为开启新学科的契机和手段,而且在应用模型和形而上学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相互关系,解决了从一般哲学理论转向实际科学理论的途径问题。我们通常讨论和运用的是范式的后面两种含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d50dd301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