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文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研究生 魏海岩 解释性新闻、新闻述评、预测性新闻、深度报道是一组联系非常密切,但在内涵、外延关系方 面极易产生混淆的概念。 解释性新闻、新闻述评、预测性新闻均属深度报道范畴。 解释性新闻与新 闻述评是并列关系,与预测性新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解 释 性 新 闻 ( Interpretative Reporting) 亦 称 解 释 性 报 道 , 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 。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姚福申、 彭家发、 张骏德等。 5 另一种观点认为解释性新闻只是深度报道的一种 “ 当 那 次 战 争 爆 发 时 , 世人多数为之震惊—— 事 实 上是 目 瞪 口 呆 , 他们对战争的根源感到茫然 。 ” 1 可 是 ,传 统的新闻报道 只能告诉人们每一个战场的具体信息 , 而无法回答战争为什么爆发 、 它可能持续多久 、对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各大通讯社和新闻媒体开始尝试通过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新闻事件 , 以 便 为 受 众 答 疑 解 惑 ,解释性新闻自此诞生。 当战争结束之后, 这种新的报道形式并没有随着硝烟的散 尽 而淡出新 闻 界 , 相 反 ,它的生存空间不断拓展。 在美国主流报纸上 , 传统的纯新闻大幅度退却, 将 70%以上的版面让给解释性新闻 。 2 与 此 同 时 , 解 释 性 新 闻的浪潮还突破了国界 ,涌向英、 法、 日等世界各国。 解释性新闻最早进入我国 是 在 20 世 纪 80 年 代 左 右 。 随 着 改 革 的 开 展 和 深化, 中国受众越发依赖大众媒体为自己解读政策 、 分析 环 境 变 化 , 因 此解释性新闻 的 成长十分迅速 。 不过, 解释性新闻毕竟是舶来品, 且在中国发展的历程还比较短暂, 有关解释性新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 理论工作落后于实践总会产生种种问题, 人们对解释 性新闻与深度报道内涵、 外延关系认知上的混乱就是其中突出的表现。 首先,解释性新闻与深度报道的内涵关系 深度报道是与解释性新闻联系最为密切的概念之一。 对于二者关系, 目前有两种观点 。 一种观点认为解释新闻解释深度报道。 例如: 后于 “客观报道” 而流行于新闻界的是 “ 解释性 报道”, 也称为 “深度报道” (Depth reporting)。 3 从新闻发展的趋势看 , 从与电子媒介的竞争看 , 发展深度报道 (解释性报道) 必定会成为今后报纸改 革新闻报道的突破口。 4 具体形式, 后者包含前者。 例如: 解释性报道也是深度报道的主要方式之一。 6 解释性新闻报道的深度报道性质 , 主要体现在对 新闻事实和现象的非直观层面的延展性反应上。 7 深度报道大致包括解释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 典 型性报道、 预测性报道、 精确性报道等。 8 对于两种观点孰是孰非, 可以通过概念内涵的对 比来确定。 时下, 有关深度报道的概念很多 , 兹举数 例: (深度报道是) 一种深刻阐明事件因果关系 、 预 测事件发展趋 向 的 报 道 形 式 … … 是 新 闻 的 五 个 “W” 和一个 “H” 的进一步发展。 9 ( 深 度 报 道 是) 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 并 预 示 其 发展趋向的报道方法”。 10 (深度报道是) 通过系统的背景材料和客观的解 释、 分析, 全面、 深入地展示新闻内涵的一 种报道形 式。 11 深度报道与传统报道的不同, 在于它的 “ 深度” , 而 这 种 “ 深 度 ” 的 实现是通过报道者进一 步 挖掘 “ 5W +1H” 来 实 现 的 。 具 体 而 言 , 深 度 报 道 中 的 “Where” ( 何地) , 既包括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 , 也 涵盖与事件存在关联的其他地域空间。 深度报道中的 “Who” (何人), 不仅指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还包括 与当事人关系密切的相关个人、 群体。 深度报道中的 “What” ( 何 事 ) , 不 再 局 限 于 新 闻 事 实 , 还 囊 括 了 其他相关的事实。 对于 “When” ( 何时) , 深度报道 是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为中心, 一面向上追溯 , 一 面向未来延伸, 建立一条纵向的时间轴。 最后, 对于 传统报道中处于次要地 位 的 “ Why” ( 何 因 ) 和 “how” ( 怎 样) , 在深度报道中往往被置于十 分 重 要 的地位, 报道者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剖析事件的来龙 本期视点 去脉。 再看有关解释性新闻的定义: 道、 回顾式报道、 进行式连续报道、 述评性报道、 探 险式报道、 专题探讨性报道和专题调查式报道十个类 型。 17 事实上, 解释性新闻与新闻述评之间确实存在着 本质的差别。 新闻述评是叙述、 议论相间的新闻报道 形式, 报道者一面利用叙述部分向受众描述客观事实, 一面发表评论, 对事实的性质、 意义等进行评价 。 但 是, 在解释性新闻中, 报道者却不可以将自己的主观 判断融入到新闻作品当中。 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就 曾明确提出:“解释性报道不能作为发议论的借口。 ” 18 解释性新闻揭示新闻事件暗含的因果关系 、 造成的社 会影响、 蕴藏的发展趋势等依靠的手段是以事实解释 事实。 具有解释功能的事实主要包括历史性事 实 、 简 历 性 事 实 、 数 据 性 事 实 、 环 境 性 事 实 、 反 应 性 事 实 。 历史性事实是有关新闻事实的 发 展过程 的 相 关 事 实 , 它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揭示新闻的成因。 简历性事实是 指人物生平与机构简历, 它有助于受众更为深入而全 面地认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 机构。 数据性事 实是经 记者或专家统计后生成的数字材料。 数据在不同时期 的波动变化以及数据之间的对比, 可以阐明事件发展 的原因或规律。 环境性事实是与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 具有横向联系的事实。 环境与事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互动关系。 事件发生之前, 环境是一种诱导因素 , 事 所谓解释性报道, 就是在报道新闻事件中补充新 的事实, 即 “历史性的、 环境性的、 简历性 的、 数据 性的、 反应性的” 事实, 这样就能使正在发生的新闻 事件更加明白易懂。 12 (解释性新闻是) 提供新闻背景并对有关新闻事 实进行解释或分析的报道。 13 通过以上定义可知, 解释性新闻报道的目的是要 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事情 , 为 什 么 会发生这种事情 , 以及此事的发生将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影 响 等 。 也 就 是 说 , 在 “ 5W +1H” 中 , 它 侧 重 于 对 Why 和 How 的深入 挖 掘 , 不似深度报道那样围绕着 新闻六要素全面延 伸 拓展 , 完 全 可 以 为 后 者 所 涵 盖 。 因此, 解释性新闻与深度报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 表示: 解释性新闻 深度报道 件 发 生 之 时 , 环 境是必要的时空条件 , 事 件 发 生 后 , 它的影响将在环境的变化中得到体现。 记者在报道 中 适当地交代环境性事实, 可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 闻事件的前因和后果 。 当 然 , 揭 示 新 闻 事 件 的 原 因 、 意义及影响毕竟是主观性很强的行为, 如果单纯依靠 补充上述事实性材料的 “暗示” 有时很难实现预期的 其次,解释性新闻与新闻述评 每当新闻媒体在报道重大而复杂 、 受众难以理解 其意义的事件时, 经常会采用解释性新闻或新闻述评。 由于报道对象的相似性, 有些学者便将解释性新闻视 为新闻述评的同义词。 例如: ( 述 评 性 消 息 ) 又 称 为新闻述评或解释性消息 , 属于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14 解释性新闻也称分析性新闻或背景新闻 , 是深度 报道的主要表现方式。 在我国, 报纸上常见的 “ 新闻 分析”、 “新闻述评”、 “新闻综述”、 “观察与思考”、 “瞭 望” 及 《工人日报》 去年一版开设的 “平民观察” 等栏目属于解释性新闻。 15 当然, 也有人不赞同上述观点, 主张解释性新闻 与新闻述评是从属于深度报道的、 平行并列的报道方 式。 比如, 陈作平先生将深度报道区分为预测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 分析性报道、 述评性报道 五种并列形式。 16 仇学平先生提出深度报道有观察性 报道、 解释性报道、 平面组合式报道、 主体纵深式报 传播效果。 故而, 在必要的时候, 解释性新闻中也 会 出现议论。 但是, 此议论不像新闻述评那样由报道者 直接发出, 而是出自报道对象或权威人士之口 , 被称 为反应性事实。 因此, 解释性新闻与新闻述评是两种 完全不同的深度报道形式, 二者之间的关系当如下图 所示: 深度报道 解释性新闻 新闻述评 2011.08 11 本期视点 注释: 再次,解释性新闻与预测性新闻 1 杜荣进: 《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 社, 1990:457. 目前, 很多学者和业界人士都习惯于将预测性新闻 (预测性报道) 视为与解释性新闻并列的一种深度报道 形式。 比如, 陈作平先生在 《新闻报道新思路——新闻 报道认识论原理及应用》 一书中, 对深度报道的类型作 了如下划分: 展望前景者为预测性报道、 深度追溯原因 者为解释性报道、 挖掘事件经过者为调查性报道、 解读 事件影响者为分析性报道、 分析事件意义者为述评性报 道。 19 文忠先生在 《新编新闻写作技巧与范文大全》 一 书中, 将深度报道分为典型性深度报道、 预测性深度报 道、 解释性深度报道、 调查性深度报道、 分析性深度报 道五种类型, 并指出预测性报道是报道者对新闻事件的 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为读者提供参考意见的报道方式; 解释性报道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说明和解 释,目的是使读者对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有准确的把握。 等。 21 20 2 李良荣 : 《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 》 上 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1999:124. 3 周致: 《客观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 — 谈西方资 产阶级新闻报道手法与原则》 《现代传播》, 1983.2. 4 江 作 苏 : 《 重视解释性新闻 的 导 向 作 用 》 《 新 闻 前 哨 》 , 1997.3. 5 姚福申: 《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述评》 上海: 复旦大学出 版 社 , 2002:443; 彭 家 发 : 《 新 闻 文 学 点·线·面 》 台 北 : 深度报道的运 用 与 发 展 业强出版社 , 1988:9; 张骏德 : 《 态势》 中国记者 2003.7. 6 张淑玉: 《论深度报道》 学术交流, 2001.3. 7 刘 坚 : 2009:76. 8 欧阳明 : 《 深度报道写作原理 》 武 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 新闻报道现代方法 》 长 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朱辉、 周胜林、 王春泉、 陈龙、 郭光 华上述划分方式均是以时间为坐标 , 将 新 闻 事 件 2006:7. 发 生 的 时 刻 、 时 段 视 为 现 在 , 以 新 闻 成 因 形 成 的 时 9 余家宏 、 宁 树 藩 、 徐 培 汀 、 谭 启 泰 : 《 新闻学简明词典 》 刻或时段为过去 , 以新闻事件的影响和结果出现的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172. 时 刻 、 时 段 为 将 来 。 但 是 , 时 间只是人类用以描述 10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 北京、 上海: 中国大百科 事件发生过程 的一个参数而已 , 新闻报道的核心应 全书出版社, 1990:259. 当 是 事 件 。 如 果我们从事件的逻辑关系进行思考 , 就会发现昔日的 因促成现在的果 , 而 现 在 的 果 恰 好 11 刘建明: 《宣传舆论学大辞典》 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 , 是 将 来 的 因 。 这 样 一 来 , 预测性新闻实际是通过对 1993:238. 当下新闻事件的 分析为未来可 能 发生的事件提供合 12 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林兹特诺姆语, 转引自刘明华: 《西 理 的 解 释 。 因 此 , 预测性新闻报道也应被视为解释 方新闻采访与写作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93: 81. 13 甘惜分: 《新闻学大辞典》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53. 14 胡欣: 《新闻写作学》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 138. 性新闻的一种 特 殊形 式 , 二者的关系应如下图所 示 : 15 : 《浅谈解释性新闻》 写作, 2000.11. — 新闻报道认识论原理及应 16 罗帼英陈作平: 《新闻报道新思路—用》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168. 17 仇学平: 《深度报道的十种样式》 新闻与写作, 1992.3. 怎样当好新闻记者 》 北京 : 新 华 出 18 ( 美) 杰克·海敦 : 《 版社, 1984:212. 解 释 预测性新闻 性 新 闻 深 度 报 道 19 陈作平: 《新闻报道新思路—— 新闻报道认识论原理及应 用》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168. 20 文 忠 、 石 莎 莎 : 《 新编新闻写作技巧与范文大全 》 北 京 市: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89. 21 朱辉、 周胜林: 《当代办报策略与新闻采写艺术 》 上海 : 通过对解释性新闻与深度报道的内涵和外延的对 比分析, 可以判定: 解释性新闻是一种严格遵守客观 性 原 则 , 运用事实材料来剖析新闻 事件产生的原因 , 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 影响, 预示其发展趋势的深度 报道形式。 ■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162; 王春泉: 《武装的眼睛: 现 代新闻报道形式及写作 》 合 肥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2008: 180-181; 陈龙: 《新闻作品评析概论》 长沙: 中南大学 出版社, 2009:278-279; 郭光华: 《新闻写作》 北京: 中 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346. 本栏责任编辑:草刃 12 2011.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12b88b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