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鲜活出佳作

时间:2022-08-01 06:44: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素材鲜活出佳作

——谈中考作文如何选材

老师在阅卷时,对学生的习作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材料平淡,材料老套,没有新意。比如: 《成功》——终于获奖了。《快乐》——获奖了,考好了,非常快乐。《苦恼》——成绩不好,真苦恼。《苦难后的芬芳》——成绩变好了,上次没考好,这次考好了。《难忘的一件事》——获奖的一次经历……许多考生,选材没有新意,就一个材料“换汤不换药”

有的考生,背“优秀习作”,写起作文来,脑子里就搜索范文,张冠李戴套上去,让阅卷老师一瞧就知道不是真实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自然不能得高分。 同学们写不出真实熟悉的东西,关键是肚子里没“货”,平时不注意积累,不注重观察生活,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做生活的有的人,留意生活,在生活中你一定会发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积累起来,就是写作的材料。罗丹:“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对于我们来说,生活是万花筒,是百科全书。生活中的许多闪光点,都具有典型性,都是典型的事例。生活有三大块组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这三方面的生活都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然而作文不是材料的堆积,因此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取舍和选择。 选用材料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 围绕主题

写作中有一条定理:材料要为表现主题服务。也就是说与主题有关的则可选,与主题无关的则不选;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则详写,反之则略写。这就像盖房子,建筑工人需要的是钢材、水泥、砖,而做衣服的材料、造糖的材料,即使再好,也是不能用的。比如你要写一名助人为乐的同学,那就得搜集他如何助人的材料,至于他如何刻苦读书之类,就不宜作为文章材料了。再如论点是天才出于勤奋,就要选一些天资并不突出的人或事例,说明他们是靠勤奋二字成就事业的;如果挑选一些天资本来就好的事例作论据,那扣题就不是很紧了,证就缺乏针对性。 2)真实典型

真实就是要求材料符合生活的逻辑,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文学是真实的,就是说文学是生活真实的反映;唯有是真实的,才能感动人。只有那些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描写真实的人生、抒写真挚的感情的文章才有可信度,从而赋予文章一种特殊的感染力甚至冲击力。很难想像,一篇材料失真,胡编滥造的文章能够抒发真情,打动人心。在学生的平时作文中,甚至在中考作文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说假话,说空话,要么拾钱包交还失主,要么教师冒雨来给我补课,要么妈妈深夜冒雨背我上医院,有的甚至不惜将自己写成是父母双亡的孤儿……诸多编造的故事,自己没有亲身的体验,即使故事很离奇很典型,也难以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做到选择的材料真实呢?

一是平时注重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写得真写得实。一同学一天放学不听父母劝告(带钥匙),而被关在门外,邻居告知他母亲去了外婆家,他随即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关怀,从而流露出悔恨之情,就此事写了《回家》一文。一同学在冬天里看到妈妈那双勤劳的手因不停干家务而被冻得溃烂,写成了《妈妈的手》一文。若干年前,一位农村考生写渴望自己有双胶鞋,他写道:由于没有胶鞋,下雨天只好打赤脚,有时不注意脚踩在牛粪上,身上顿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种生活体验,他是写不出这种感受的,因此这位同学在文章中抒写的“渴望”就实在可信,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

二是学会认真品味生活、关注生活。同学们要把自己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关心学校和社区的发展变化,关心家庭和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就可以开阔视野,陶冶人格,积累写作素材。生活中有笑容,也会有泪水;有欢乐,也会有伤心,把现实生活中那些苦辣酸甜通过品味、整理写进作文里,内容自然就丰富了,文章也就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这里的“真实”并不拒绝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像小说、剧本等文学形式中的内容大多是虚构的,但是我们并不感觉到虚假,这是因为其中的内容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一种艺术化的“真实”,从本质上也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典型指材料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代表性。这里要注意两点:


一是记叙文的选材,要善于把握角度,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那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新鲜生动的材料。记叙文的选材不一定非得选用那些惊人的大事,往往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同样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此所谓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如记叙一件,两个父亲同时给女儿送学费。一个是直接乘车30里送钱给女儿;另一个是挑了一担谷子,夜里出发走了30里山路,天亮到了集市,然后卖掉谷子给女儿送钱。这两个送钱的材料,给读者留下的感受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显然要选取后者作为作文素材。如记叙多件不少考生容易出现的误区是,仅仅从一个方面选材。虽然记叙了多件事,可这“多件事”属于同类材料的简单相加,这样文章内容就会显得单薄,人物形象也会显得单薄。就像是请客吃饭,如果桌上有十几盘菜,可全是同一种菜,那就会显得单调;相反,虽然桌上的菜并不是很多,但却各具特色,那么,比起一类的十几盘菜,它反而要显得丰富。记叙多件事,道理与此相同。

二是议论文中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最好慕名而选,即选用名人名家的名言和事例。“我姥姥说”“我妈妈说”或“张三李四说”,往往人微言轻,缺少分量;凡人琐事,往往体现不出典型性;名著中的事例可选用,但同学们不太熟悉的就要慎用。 3)新颖生动

新颖就是对旧材料能从新的角度加以分析,挖掘新的含义;或是采用别人文中未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材料。生动就是材料要有时代气息,有可读性。李渔说:“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新奇总是和美好相联系的。“嚼人家嚼过的没有味道。”说的就是选材要新颖而生动。如何做到选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呢? 一是紧扣时代脉搏。为什么有的学生作文所选材料让人感到索然无味,那是因为有的中学生作文存在低幼化倾向,所选材料似乎局限在小学时写作文的范围内,给人以老掉牙的感觉。实际上,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那些贴近时代脉搏的、鲜活生动的“新闻”时时、处处都在发生,许多新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都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体育等社会话题都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同学们应该善于发现这些新颖的材料。

二是运用求异思维,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从相反角度观察、分析、理解事物,往往能使老掉牙的材料化腐朽为神奇,如“滥竽充数”批判了“大锅饭”思想、“伯乐相马”给我们的反面启示是一个人要学会毛遂自荐,敢于表现自己等即是。 求异思维有时就是换个角度想问题。比如:“让座”是老掉了牙的材料,有一考生把“让座”写成“谢座”,使材料新颖了。有一位中学生让座给一位带小孩的妇女,这位妇女教小孩“谢谢大哥哥”,借孩子之口表达感激之情,到站了,这位妇女让孩子再次说“谢谢大哥哥”“大哥哥再见”,再一次借孩子之口表示谢意。作者从中感悟,做了一点“好事”,得到的回报是一谢再谢。如写妈妈的勤劳可以用爸爸的笨手笨脚来衬托,写自己的感受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正是“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里有一首关于选材的顺口溜,同学们不妨记住:

选材要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慧眼独具,以新制胜。 避俗取新精选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选材要着眼当代,紧贴现实生活。坚持只选新的,不选旧的。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

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只选深刻的,不选浅薄的。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 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只选罕见的,不选常见的。 【选材导练】

一、以"良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

导思:虽是全命题作文,但既无提示,又无其他限制,只要所写突出"良师"即可。这道题开放度很大,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要在选材上闪出创新的亮色,应把握以下几点。 1多考生写"教学上认真""生活上关心""良师"这类"第一构思"选择"医治心灵创伤"等内容为题材,在读者面前凸现一个"良医"式的"良师"形象。

2、跳出一篇写一人的常规思维,从印象深刻的众多"良师"形象中选出若干最具美丽的场面,构成"良师"群体,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

3、打破"以人为师"的框框,选取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为叙写对象,展


现这些不开口的"良师"的内蕴美。你可以写黑板--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为的是能清楚地衬托出粉笔字的白;你可以写扫帚--同污秽赃物势不两立,必欲扫除之而后快,当人们在赞美优美清洁的环境时,在议论该给谁一个荣誉称号时,它却躲到了不为人注意的墙角;你可以写橡皮--宁可天天承受磨砺身躯的痛苦,但决不放过白纸上一丝一毫的错误;当然你还可以写坚忍不拔的小草,写任劳任怨的老牛,写团结互助的大雁等等,应该注意的是,无论写何物为"良师",你都要揭示你对它独特的感悟,亮出有个性的视角。

4、你如果对"良师"的判断标准有切身的体会,如果你对校内外"良师"的个案材料比较熟悉,那么你不应该""写记叙文之"大流"写一篇观点和材料都较有个性的议论文,说说你对何为"良师"的独特见解.

二、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导思:我们对柳树并不陌生,上小学时就背诵过贺知章的《咏柳》,十分赞赏其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所表现出的想象力;上初中后又学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表现的真挚友情令我们赞叹不已。在考虑以柳为话题的文章的选材时,怎样避开这些人所共知的素材,表现出一种独到的眼光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引用体现当代性的材料,展示你关注现实的个性积累,以""出新。例如你可引用党的好干部、人民公仆孔繁森的《咏红柳》:"无垠戈壁绿一层,历尽沧桑骨殷红。只因根生大漠下,敢笑翠柏与青松。"你可以把"孔繁森就是'历尽沧桑'植根大漠、枝殷叶绿的红"这样的深刻感悟融入文章,亮出新意。

2、如果你有较多的古诗词积累,你不妨从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说开去,介绍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及其原因。例如你可引用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玉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白居易的《忆江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几度春。遥忆青青江岩上,不知攀折是何人。"这种选材特点是写同类人所未知,以知出新。

3如果你写托物抒情类的文章,那么你要尽量避开赞美顽强、生命力旺盛一类的内容,选取新的感情引发点。例如柳长得越高,枝条却垂得越低,微风吹拂,婆娑起舞。有人说这表现着谦虚,但如果你说它"那时因为大地时时提供着养料,柳枝不忘养育之恩,向着大地母亲微笑,献上敬意呢",便能将柳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结合着写,有了创意,有了你属于自己的情愫,这就是"以情出新"

4、写贬柳题材,如宋朝陈与义的《柳絮》:"柳送腰肢日几回,更教飞絮舞楼台。癫狂忽作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从以柳讽人拓展开去,可以奇出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1e1b8afbcd126fff7050b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