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与读书 (1)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 (2)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3)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4)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5)读书的眼界,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6)想起了吕思勉先生的话:“社会科学家,他必先对现状觉得不满,然后要求改革;要求改革,然后要想法子;要想法子,然后要研究学问。若其对于现状,本不知其为好为坏,因而没有改革的思想;又或明知其不好,而只想在现状之下,求个苟安,或者捞取些好处,因而没有改革的志愿,那还讲学问做什么?”读书亦如斯。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7)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2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的句子放在文中哪段开头位置最合适?( )(3分) 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A(3) B(4) C(5) D(6) 23、第(3)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5)段划线句子可否删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26、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羞涩的两元钱 ⑴夏天,傍晚的街头,热气理直气壮地肆虐着,如白天一样逼人。 ⑵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瘦弱的身子,静静地蜷缩在一棵柳树下,一头乱蓬蓬的白发散乱在脸上,看不清楚她的面容,成群的蚊蝇嗡嗡嘤嘤地围着她上下飞舞鸣唱。一位老大爷在她身边摩挲着,拿出一件大概是被汗水浸透的上衣,蹒跚着到路中央的绿化带上晾晒。一辆被棚子遮盖得严严实实的架子车,停在街边路口,那就是他们可以移动“家”。 ⑶又是一对漂泊流浪的老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风烛残年的他们还背井离乡、风餐露宿、浪迹天涯,何处是归程? ⑷“妈妈,我想给他个钱,好么?”宝宝摇着我的胳膊,仰起小脸,瞪着明亮的眼睛征求着我的意见。 ⑸好啊,只是我们出来散步,没有带什么钱,也就两个硬币,以备在孩子口渴时买冰淇淋的。 ⑹“那样你就吃不成冰淇淋了。” ⑺“我不吃了,我一会儿回家喝茶,说不定老爷爷和老奶奶还在挨饿呢。”女儿又在适时地发挥着她“换位思考”的想象。我赞赏地抚摸着她光滑的头发,“那好吧,你去给老爷爷拿去吧。” ⑻兴致勃勃的她刚跨出去两步,却又折回来了。 ⑼“妈妈,我——”宝宝羞怯怯地靠向我,“人家会笑话我的,你和我一起去吧。” ⑽我抬眼看去,路上行人来来往往地从老人和他的车旁匆匆经过,也有人漫不经心地瞟上一眼,但没有人在他们身边停留的。 ⑾我理解了孩子的担心,因为我有着和她一样的局促心情。一种说不清的原因让我没有勇气和她一起去。这是怎样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啊,真心地想给人以关注,怎么还这样羞涩呢?让我更不安的是幼小纯真的孩子,她怎么也有了这样的心态,这会阻止她在今后成长过程里,对他人同情心的释放的。一个没有怜悯心的孩子,绝对不是我所期望的健康成长的孩子啊!所以我怕她此刻看出我的怯懦后也这样畏缩不前,我违心但又是发自肺腑地鼓励她:“宝宝,......你是在关心人做好事啊,管别人干么?只要你认为是对的,就去做吧。”她听话地点点头去了,但是她走得很慢,还转着脑袋四下里张望着,那种小心翼翼、犹犹豫豫的样子,好像她在伺机做贼似的,我知道她还心存担忧。 ⑿我很自然地想起了我和她一样大的时候,从没有这样的顾忌,那时正是人人争着“学雷锋”做好事的时代,作文本里经常出现“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的句子,极其准确地概述了那时的社会风貌。的确,人人以做好事为荣,以少做和不做为耻,以至于我总感觉好事都被人们做完了,我始终找不到好好表现自己的机会了。有段时间我正在看《刘文学》这本书,小英雄刘文学在海椒地里勇斗地主王云学的故事,使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于是我迅速给自己确定了目标,机敏的眼睛瞄上了村子里的那个“地主”,悄悄地捕捉着他的动向,准备随时和他的不良行为做斗争,以便做第二个“刘文学”,可是在我跟踪了好多天后,发现他总是安分守己从无过错,我最终失望地放弃了这个“英雄壮举”,听老师的话,从小事做起吧,可是小事被我做成好事,也不那么容易的,我挖空心思、处心积虑的结果,只好从家里偷偷地拿了二分钱,乐滋滋地像现在的宝宝一样,高举着交给了老师,在老师欣慰的目光中,和同学们羡慕的眼神里,像宝宝眼下一样,喜气洋洋、如释重负地走回来。 ⒀我向宝宝伸出大拇指夸奖着她,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但更多的是舒心而满足的笑。 ⒁“妈妈,我太高兴了,这两元钱可以给可怜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买好几个烧饼呢,就是我给他的钱太少了,等我长大会挣钱时,我会多给他钱的。”宝宝目光望着远处,无限神往地说。孩子,但愿你长大后,还记得你今日的愿望。 ⒂不知从何时起,雷锋尴尬了,爱心羞涩了,我们的善良打盹了,其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应该是坦然的,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本来是快乐的,复杂的问题可以简单化,我们也应该让单纯的爱心复杂化。 14、阅读选文⑴—⒀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 事情发展过程 女儿内心变化 看见流浪老人 走出两步又回来 帮助孩子去 孩子给完钱 15、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3分) 16、选文第(11)段划线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选文第(11)段两个加点词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我违心但又是发自肺腑地鼓励她。 ...... 18、选文第(12)段在记叙顺序上有何特点?有何作用?(3分) 19、本文题目如何理解?(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121fba0c22590102029d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