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真正的自己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 。在《课标》的五条基本理念中,第四条有这样一段话:“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这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项具体活动中能发挥主动性,自觉地乐于、勇于、勤于去进行各项教学实践,自觉、主动地去学,这就是我们理解的自主学习。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过程抓起,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学习效率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见解最易独到。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还蒂固根深。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3)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例如,有些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教师可多安排他们进行物理实验;有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教师应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去做调查研究;有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感兴趣,教师应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学习的乐趣,更加主动地去学。 2、 抓住教材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的作用 过去的教科书仅是知识的载体,是供老师传授知识的文字资料,教材编写从指导思想上不是考虑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而《新课标》明确提出“教科书应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教材中,设置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栏目和内容,如“思考与讨论”、“科学足迹”、“做一做”、“说一说”等,从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主要作用如下: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科书十分注重情景创设,比如在教科书第二章第5节,开头设置的情景就让学生去思考一个最古老的问题:“为什么一片树叶、一块石头都能往下掉?它们下落得一样快吗?为什么?”这是一个经过两千年才被人们搞清楚的问题,教科书从人类认识运动的历史角度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了伽利略的逻辑推理。 2)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自主学习的境界。教科书中常常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来引入问题,比如在教科书第二章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抽象出问题,在“不同质量相同的力”和“不同的力相同质量”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从而让学生定性地体验力、质量和加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入实验探究,寻找牛顿第二定律正确的表达形式。 3)从设计学生活动出发,让学生在经历活动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教科书中设计了许多学生的活动。 4)从设计实验探究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兴趣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利用教科书中引入了许多中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以趣味吸引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比如在第二章第3节“摩擦力”中,先用三幅漫画,引入问题: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静止的时候,是不是也可能产生磨擦力?。接着又用两张漂亮的彩图让学生说说利用静摩擦力的事实。利用这些图片对学生的视觉有冲击力,新颖有趣,教师设计合适的实验探究,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方法。课改能否成功,教师是关键,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学生。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用好教材、搞好实验、组织好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1cb38ac850ad02df80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