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风家教对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遵道而行—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感 文广新窗口 刘洪海 7月7日下午,有幸聆听了黄骅市炎黄国学馆馆长王新霖老师的“遵道而行--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的国学专题讲座,感触颇深。愚以为:对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还应该是自己的家庭,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与子女的朝夕相处中,你的一言一行、你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直接影响着子女的言行,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在无形当中自然而然地也传递给了你的子女,正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说一个好的家风、家教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此次学习,浅谈一下家风家教教育对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与各位同仁共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其落脚点在家庭建设。家庭建设事关家风家教,家风家教好,自然就会帮助个体的人尽快培养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全的人格,进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目的。那么家风到底指什么?本人狭隘理解家风,即门风,是个体成员在家庭家族自身环境熏陶下或在师长前辈道德礼仪引导下,日渐形成的一种引领社会风尚的道德行为规范。 家风家教其实蕴含很多做人做事的准则要求,也包括纪律规矩。诸如尊老爱幼、仁爱忠孝、崇尚知识、节俭持家、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通过特定环境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而把道德规范、为人准则、生活要求自觉传承给子孙后辈,可见家风家教是社会最直接、最有效、最经常的教育方式,是最能融入血脉,易于让人认同并接受的,是我们内心寄托最好的精神载体,是中华民族延绵不息的营养土壤。 好的家风具体而言,可让个人得以安身立命、广为接纳;可让家庭得以荫泽子孙、光耀门楣;可让社会得以春风和煦、长治久安;可让国家得以礼治天下、欣欣向荣,我们必须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纵观历史,诸如“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写的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屡遭顿挫,年过半百仍然壮志难酬。这句诗成为后世许多忧国忧民之士用以自勉自励的座右铭,体现出一种民族意识和大“家”情怀。其要求每一个公民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尽一份应尽之力。 “人生自古谁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的是南宋诗人文天祥抵抗元朝军队失败后被俘,在元朝军舰上作抒发情感所作的诗,表达忠于朝廷,不愿投降激情慷慨的绝唱。这句诗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出作者一种甘于为国捐躯、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气节。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的是明代诗人于谦直抒胸意,立志清白做人。这句诗表达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7f8f7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