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后,老师们一起给我评课,他们说我“有勇气”“青春年轻"敢唱着开课。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莽撞的自己还是那么清晰.那时,对于《木兰诗》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对于课堂的理解也基本没有. 2010年在带初2013届17班的时候,教研组要求同课异构,指定的篇目是《木兰诗》,这次我没有唱,对于木兰的理解,对于课堂的理解也比三年前要更加的清晰,一节课分析木兰的形象,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记得课后我问过穆老师,说您觉得怎么样,穆老师说好着了,课堂环节清晰而流畅。短短几句话的交流,让当年的我觉得很受鼓励,但同时我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穆老师指导中的还有哪种不足是我没有意识到的.ﻭ 2019年,再遇木兰,在年级范围内上示范课,面对第二单元仅剩的两篇文章,我再一次地选择了《木兰诗》,周末在家备课时,觉得课文很熟悉,几乎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可真正地以我36岁的年龄再去背诵和解读《木兰诗》时,我看到了木兰的另一面,木兰是为国为家的,但同时她更是个女子,七个中只有一个体现了战场上的木兰,其余六个都在体现木兰“女子”的一面,这一次我没有把她当作,仅是当成了“女子"。在引领学生分析完木兰形象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你是否喜欢木兰?”,其实是想让学生梳理形象、谈理解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因为,我自己在备课时有了自己新的理解:ﻭ 我喜欢木兰不是因为她是为国尽忠的,不是因为她是替父从军尽孝的女儿,是因为她在勇敢地完成了对国对家应尽的责任后,她地做回了自己。那个“愿驰千里足”的木兰,勇敢地为自己的人生做了选择;那个“对镜贴花黄”的木兰,娇羞中透着自信与坚毅;那个略带傲骨的木兰是多子心中不服输的自己!ﻭ 一首乐府民歌,一篇叙事诗,一段不灭的传奇,一个如花的女子,木兰如花,木兰如梦!ﻭ 再遇木兰,我似乎读到了自己,人生匆匆,能够在最好的年华遇见最好的自己,我觉得是件很幸福的事情。面对永无止境的语文教学,我始终是一个小学生,我自知自己的基础薄弱,与学校好多名师优秀的教学功底相比,我现在还是在学习的状态,但我不怕自己的,对于我而言,现在的我已经是最好的了,那又何必勉强别的呢? 2019,再遇木兰,我看到了更清晰的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9b3baf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