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了实行“双减”政策的原因以及好处,但想要真正发挥其好处,还需要克服许多难点。比如校外培训能否从根本上根除。“双减”政策的出台,校外培训机构面临困境,有些培训机构可能表面转型,但是实质并没有改变。“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减少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意味着大量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将会被取消或做出改变。为压缩成本,校外培训机构会缩小规模,减员增效,减少了就业岗位。但是,在短期内学科类校外培训班可能还会以各种方式存在,钻政策空子。中央电视台近期做了一项调查,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在假期不能开课怎么办,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与同学拼班请名师辅导”或“请一对一家教”。“双减”政策颁布后,一些培训机构的教师开始私下组织小班,3-5个孩子一起或者“一对一”,只是费用让一些家长直呼“吃不消”,原来 150-300 元一节的大班课,变成 400-600 元一节的 3-5 人的小班课,有些“一对一”的课程甚至千元起步。这些“地下”培训行为小型而隐蔽,更加难以治理。 再比如课后服务能否保证公平。中小学课后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课后服务对象没有实现全覆盖,部分学生成为“被遗忘”的对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问题突出,部分经济困难家庭难以支付课后服务费用;课后服务内容不丰富,部分课后服务异化为“集体教学或补课”。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在区域、城乡、家庭之间的差距。据我了解,我曾经就读的小学就实行了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所收费用并不多,但是仍有一部分家长对于学校收费表示不满,认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收费,这也凸显了不同地区家长思想观念的差异。对于较偏远的学校,课后服务也就是让学生留在学校完成作业或是学生自行玩耍打闹,并没有起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作用。 对于教师来说,课后服务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增加了心理压力,挤占了备课、教研、学习时间,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休息。额外的付出理应获得相应的报酬,但由于地方财政紧张、支付课后服务报酬无政策依据等原因,导致部分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报酬偏少甚至无偿劳动。而且,由于配套政策不到位,保障条件不完善,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并未在职称评定和评先评优等方面得到相应的政策倾斜,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并不高。 对于学生来说,反而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压力,有些家长可能既让孩子参加学校课后服务,又不愿意放弃校外培训,只能让孩子在课后服务结束后继续参加校外培训,课后服务反而使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时间延后,学生的课余时间被进一步占用。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利是大于弊的,对于国家采取的政策,我们应积极响应,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一项政策我们也不可过多苛求,通过一项政策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很多方面更是天方夜谭。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们应做好自己,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是意见,共同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3fa975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