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 作者: 王玉岗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5期 荥阳市气象局 王玉岗 河南是我国小麦的重要产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533.33hm2以上,总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气象是影响小麦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近年来河南省小麦生产实践,认真分析了制约河南省小麦稳定发展的农业气象灾害,并提出了抗灾减灾措施。 一、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及影响 河南地处中原,位于北纬31°23′~36°22′和东经110°21′~116°31′之间,地势处于我国二、三级阶地过渡带,受太阳辐射、东亚季风环流、地理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平原向丘陵山区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小麦生育期间光照资源丰富、温度适宜,为小麦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与此同时,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给小麦生产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其中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倒春寒、晚霜冻害、低温冷害、干热风等。 (一)干旱 干旱是土壤缺水导致小麦植株萎蔫甚至死亡的现象。河南小麦生育期间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成灾程度重的气象灾害就是干旱,小麦生育期间遇到干旱常造成黄苗、弱苗甚至死苗。由于河南11月到次年3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重较小,加之全球气候变暖,小麦会常遭遇秋旱、冬旱、春旱等影响。2008年10月下旬至2009年2月中旬,全省近120d没有有效降雨,干旱发生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给小麦生长带来不利影响。2010—2011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发生冬春连旱。 (二)冬季冻害 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这是全省小麦生育期间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寒潮是产生冻害的主要天气因素,是指北方冷空气大规模入侵的过程。河南小麦在越冬初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小麦的幼苗未经过抗寒性锻炼,抗冻能力较差,突遇日平均气温骤降10℃以上、最低气温过低的天气时,易冻伤幼穗生长锥。小麦在越冬期间(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长期受严寒天气的影响,会造成小麦生长量不足、偏弱、幼穗发育进程慢;若进入越冬期的麦苗因受气温回升的影响其生长锥萌动,而萌动后的麦苗因抗寒力下降,此时遇降温则极易造成冻害、死苗。2008—2009年度小麦生产遇到冬季低温,旱寒交加,造成部分麦田黄苗。2009—2010年低温造成积温不足,影响小麦生长发育。 (三)倒春寒,晚霜冻害 小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如果气温下降到-3℃以下,持续6~7h,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发生冻害。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过低也易造成冻害。晚霜冻害一般发生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冬小麦正处于拔节-孕穗的低温敏感期,若此期遇到零下气温,茎蘖容易受冻死亡,叶面温度过低,会导致小花发育不正常,影响结实率。2009年3月,河南省部分麦田受到倒春寒危害。2010年3月26日全省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天气,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4b1f58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