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学校里特殊群体的贫困生,他们更需要获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更需要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心所有的学生,特别是贫困生,让他们享受公平的爱。 有的贫困生学习很用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他们的家庭条件制约了他们的学习,这需要老师、同学、学校甚至是社会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奉献爱心。 付浪花是张洪林老师接三年级时班里一名女生。瘦小的个头,一直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但是,她又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学生,学习比较刻苦,从张老师接班以来,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前几名。但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付浪花在班里不太爱说话,不愿和同学交流;班里举行集体活动时她的表现也是很平淡。而且有一段时间经常缺课。 有一天,付浪花没来上课。张老师决定到她家进行一次家访。到她家后,张老师发现她家的门是锁着的,便向隔壁邻居打听,得知付浪花下地干农活去了。张老师听后很震惊,这么小的孩子就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后来,终于找到了付浪花,张老师问她:“你今天怎么不去上学啊?” “我不想上了。”付浪花轻声地说。 “为什么啊?你能告诉老师吗?”张老师吃惊地问。 她沉默了很久,说:“妈妈的病又复发了,现在在镇上的医院里住院;爸爸在外地打工还没回来;弟弟又需要照顾;家里的活儿又没人干。老师,我想读书啊。可是„„” 听了付浪花的话,张老师心里一阵酸痛,对付浪花说:“你明天就去上学,你的困难老师会帮你解决的。” 回校后,张老师随即召开了班会。在班会上张老师特意提到了这件事,并号召大家帮助付浪花渡过难关。学生们反响强烈,男生们主动说要帮助小浪花做农活。 此后,张老师主动帮助小浪花解决了一部分困难,还鼓励班上的同学与小浪花交朋友,和她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甚至到她家帮他干家务、分担农活。在生活我和其他同学一直帮助小浪花,让她慢慢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可亲、同学的可爱。 就这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关爱下,她激动的说:“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爱,我再也不用辍学了!” 老师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贫困生点亮前进的方向,让他们在艰难跋涉的路途中看见希望与曙光。假如我们每位老师都能以知识为燃料、以人格为动力,以爱心为催化剂,点燃贫困生的心灵之光和智慧之光,那么,所有贫困生就会感受温暖的爱,他们会为自己拥有这样的老师而骄傲。 重阳节资料集锦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重阳节来源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a6780f58fb770bf68a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