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1000黑户必下贷款 【摘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6个地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探析通过金融深化引致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通过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可持续性引领潜在多元化资本进入该行业,以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关键词】需求追随;市场结构;年度利润;发展路径 一、引言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无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的不健全,其直接的影响是我国平均每年只有34.4%的农户可以从传统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由于农户的家庭经营仍是农村基本的经营方式,农业仍是农村的主要产业,在当前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户多样性金融需求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应是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的金融组织之一。正如一位金融专家对中国农村金融的分析和判断:“要解决农村金融问题肯定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上,中国农村不缺大血管,缺的是毛细血管,就是能够有效地在村一级、在最基层提供金融服务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制造一个很好的毛细血管系统。[1]”为建造这一毛细血管系统,从2007年始,央行和银监会把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权下放给各省市金融办;2022年5月,央行与银监会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指导各地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和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2022年底,小额贷款公司还不到500家,据央行统计,2022年6月底,小额贷款公司已发展至5267家;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迅速发展的实践对应于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帕特里克(Hugh.Patrik,1996)针对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与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需求追随模式和供给领先模式。其中,需求追随模式认为,随着经济增长,经济主体会产生对金融体系提供融资与服务的强烈需求,作为这种需求的反应,金融体系将趋于发展、扩张与完善,通过市场化方式,建立竞争性金融体系,充分动员并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从而引致投资增长、引致金融负债与资产多样性以及相关金融服务领域的深化。需求型金融的本质在于主张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中级阶段适时实施金融深化政策,而金融深化政策导源于金融发展理论中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麦金农(MeKennon,1973)和肖(Shaw,1973)的金融深化理论与赫尔曼(Hellman,1997)、默多克(Murdoek,1997)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97)的金融约束理论。 金融深化理论认为,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金融抑制必然渗透到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即农户和农村中小型企业在借贷市场上经常处于弱势地位而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借贷资金,在束缚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又限制了资金的积累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进而制约金融业的发展,形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相互制肘的局面。金融深化是解除金融抑制的对策:发展中国家正确的金融改革路径应是放松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管制,形成均衡的市场利率,从而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金融约束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发展国家,金融深化具有极大的社会福利效应。因此,应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其主要的政策主张是,政府应该将利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从而减少交易成本。本文认为基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特点,其发展路径依存于金融深化政策所引致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改进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因此如何判断地区之间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差异性?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有哪些?如何使其经营具有商业的可持续性?如何引领潜在多元化资本进入该行业,从而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fe37b0f6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