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手法比较

时间:2023-04-02 00:29: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手法比较

作者: 张萍

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3



内容摘要:本文从第一人称叙述手法、全知叙事、客观叙事、叙事视角、意识流等方面对《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手法进行了比较,探析了《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中叙事手法的异同。

关键词:《尘埃落定》《喧哗与骚动》叙事手法比较

《喧哗与骚动》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作品中运用了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从不同视角对故事进行了重复叙述,然后用第三人称将整个故事呈现了出来。这种具有独创性的叙事手法成为各国文学创作者的模仿对象,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重要影响。中国作家阿来深受福克纳的影响,其成名作《尘埃落定》也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并采用全知叙事和客观叙事的手法对故事进行了叙述。《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有很多相似性,都是讲述家乡故事。因此,在比较文学下,《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的相似性使得叙事手法的比较成为了可能。研究《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手法比较不仅能够加强我们文学创作的了解,而且对文学发展意义深刻。

.第一人称叙事手法

《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都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在前三章让班吉、昆丁、杰生来充当叙事主体,让不同人物作为第一人称进行叙事,强调不同人物的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尘埃落定》也运用了第一人称,以麦琪土司的傻儿子的视角叙述了土司家族的兴衰变化。然而,《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的第一人称叙述也有着一定的区别。

《喧哗与骚动》中的前三章虽然使用了第一人称“我”但是,这个“我”却不是同一人物。第一章的第一人称“我”指班吉,是康普生家中的孩子,虽然已经三十三岁了,但是却只有三岁的之上,没有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只能凭借印象和感觉进行叙述,没有任何平路的语言。并且,班吉的叙述杂乱无章,十分符合班吉的人物形象。在第一章中,班吉是康普家族的播报者,他向读者播报了家族的人物、环境等信息。第二章中的第一人称“我”指的是昆丁。昆丁受过教育,有着复杂的思维和有条理的语言。但是,昆丁在经历了妹妹失贞、家族衰落之后而绝望自杀。在这种环境下,昆丁处于极度亢奋之中,他的叙述如疯人语言一般,场景变换频繁、思维跳跃。第三章中的第一人称“我”指杰生,从杰生的视角为读者展示了康普生家族。从杰生的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到小昆丁的叛逆、康普生太太的做作、迪尔西的勤劳以及杰生自己的刻薄。而《尘埃落定》以麦琪土司的傻儿子为第一人称,从傻子的视角对故事进行叙述,没有改变第一人称指代的人物。从傻子的独特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封建封建农奴制度和土司制度在康巴藏区的瓦解和崩溃。傻子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和变迁,读者可以从傻子的所见所闻中了解到土司家族的斗争和内容以及土司家族的衰落。

.全知叙事手法

《喧哗与骚动》在最后一章的表述中使用第三人称,以康普生家的女仆迪尔西为故事线索,将整个故事贯穿起来,让读者对康普生家族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最后一章中,迪尔西就像一个旁观者,为读者提供了另一个故事叙述视角。迪尔西坚强的意志、忠实、善良与之前三章病态


的第一人称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迪尔西是康普生家族的支柱,她真心挨着小昆丁和班吉,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并且,在最后一章,读者接迪尔西之口讲完了康普生家族的故事,并详细地为读者讲了了康普生家族故事的细枝末节,使读者全面了解了康普生家族的每一件事。

《尘埃落定》中,虽然作者一直运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手法,但是,也在叙述过程中穿插了全知叙事的手法。文中的“我”不仅能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叙述,还能够对“我”没有精力的事件和在“我”视线之外的事件进行叙述。例如,在汪波土司和麦琪土司斗法的时候,“我”就知道山下的官寨出事了,作者借人们的查证证实了麦琪土司三太太孩子夭折的事件。并且,小说中的“我”能够准确描述麦琪土司家庭之外以及过去的事情,不需要其他人来叙述。这种全知视角的运用极具创造性,让人们对麦琪土司家族的事情有了全面的了解。

.客观叙事手法

福克纳的叙事没有任何主观因素和主观意志,《喧哗与骚动》的故事叙述无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客观地对人物思想、情感等进行了描述,没有在叙述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念、评价等。并且,《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绩技巧十分精妙,隐含在叙事本身之中。具体来讲,小说中没有常见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任务意识流的方式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表达人物所看到和听到的事物。

《尘埃落定》中的叙事也采用客观叙事的手法,作者没有进行主观评论。具体来讲,《尘埃落定》中以第一人称视角开展叙事,作者没有对事件或人物进行解释和说明,也没有对故事进行评价,甚至有时会忽略人物自身的情感。客观的叙述还原了故事本身,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故事,强化故事的情感刺激。读者可以在作者客观叙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强读者在故事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在叙述翁波意西被割舌头的情节时,细致描写了行刑的场面,让读者感受到了叙述者的冷漠、麻木以及土司刑法的残酷。

.痴傻人叙事视角

《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都使用了痴傻人的叙事视角,痴傻人的叙事视角与正常人不同,有着独特的优势。痴傻人不会对世界进行例行分析,也没有复杂的思维,而是凭借直觉和想象去了解世界,不被现实中的利益所诱惑,不受世俗偏见的影响。他们能够观察到正常人无法感知的事物。并且,痴傻人的叙事视角具有不可靠性和陌生化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阅读困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痴傻人叙事能够营造反讽效果,用诙谐的方式表现现实与事物表面的差距,揭露社会现实。

虽然,《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都使用了痴傻人的叙事视角,但是两部小说的痴傻叙事有着本质的不同。真实因为,《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与《尘埃落定》中的傻子二少爷本质不同,班吉是生理意义上的痴呆,没有任何理性的分析,完全随着意识的流动进行故事叙述,以班吉视角讲述的故事大都是不同时空下感性画面的拼接和组合。而傻子二少爷是超然的智者,能够从旁观者的角度讲出意味深远的话,超现实特征明显。

.多重叙事视角

《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都使用了多重叙事视角,《喧哗与骚动》在前三章从班吉、昆丁和杰生的角度分别对康普生家族的故事进行了讲述。然而,由于三个人的叙事都具有破碎化和片段性特征,我们无法通过一个人的故事叙述来了解完整的康普生家族的生活。只有将三个人的叙述整合起来并结合迪尔西的旁观者叙述的角度我们才能够全面了解康普生家族的衰败故事。并且,班吉、昆丁、杰生这三个叙述的故事时间也不相同。班吉以童年回忆为主、杰生以叙述成年经理为主。班吉和杰生的叙述截止到了192846日和7日,昆丁的叙述截止于


191062日,弥补了故事时间方面的空白。因此,读者可以了解不同阶段康普生家族的故事。

《尘埃落定》中的“我”能够讲述很多没有发生在眼前的故事,采用多个视点的观察方式,呈现出不同视点之间的矛盾的声音,让“我”从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对故事进行不同的描述。另外,《尘埃落定》还采用了元叙述的手法,在解构傻子视角不可靠性的同事,融入了多种叙事角度。并且,作者在叙述过程中也穿插了自己的评价,促进了不同叙事视角的转换和流动,取了不同叙事视角的长处,在塑造完整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示了人物的真实心理。

.形式即内容

《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都采用了零散化和碎片化的故事情节,并从多元化的叙事角度入手对故事进行了讲述。并且,《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没有采用传统时间线性叙事和因果逻辑叙事,使叙事形式成为了小说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盛行,作家十分重视讲故事的形式,不再将重点放在故事内容,强调不同叙述视角的不同效果。阿来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而当时的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文艺思潮,多样艺术手法的运用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特点。因此,阿来在《尘埃落定》中改变了传统的时间叙事和逻辑叙事的方式,采用零散化和碎片化的叙事方式来展示零散、混乱的社会生活状态。

.意识流手法

《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没有追求时间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也没有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而强调主观意识流动过程的刻画,突出主观真实,在故事叙述中运用了意识流的方法。《喧哗与骚动》中,班吉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主要由祖母去世、父亲去世、昆丁自杀、凯蒂失贞等混乱不堪的时间组成,并且这一章节的故事讲述时空跳跃较大,场景转换十分频繁,读者能够看到班吉错乱、恍惚的意识流动。第二章昆丁作为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昆丁在联想到凯蒂失贞的时候就会变得没有理性、及其疯狂,作者运用了十几页没有标点符号的长句子刻画了昆丁混乱、疯狂的意识流动。《尘埃落定》中,作者也放弃了时间叙述顺序,将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事件放在了同一个叙述空间中,按照“我”的情感流动来对故事进行叙述,并穿插与情节发展无关的生活片段。并且,《尘埃落定》中没有频繁的场景转换,意识流动比较简单,与《喧哗与骚动》相比更容易理解。

参考文献

[1]《喧哗与骚动》与《尘埃落定》比较研究[J].孙怡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04)

[2]宗教感与现代性的悖论冲突——《尘埃落定》叙事视角分析[J].林瑞艳.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06)

[3]《喧哗与骚动》与《尘埃落定》中叙事模式的比较研究[J].范卉婷.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05)

[4]《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中的傻子视角解析[J].王烈霞.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05)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29d781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