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起源 农历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三大饮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名端五、端午、午日、重午、重五、地腊、中天等,“午”与“五”通。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以吃粽子表示敬祝。 端午节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1、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所写的吃粽子的起源和宗懔《荆楚岁时记》所写的龙舟况渡的起源,认为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当年屈原因遭受谗言,郁愤别得志,投汨罗江自杀身亡。人们每年在屈原投江这天,往江里投粽子喂鱼,据说粘米能够粘住鱼嘴,使鱼别吃屈原的尸体,久而久之,形成了风俗。这种说法比较流行。 2、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这种看法是近代才有的,是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中提出来的,如今学术界大多沿用此说。 3、为纪念伍员说。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梦平王杀害其父、兄后,他投奔吴国,帮助吴王阖闾成就霸业,并打进楚国,鞭楚平王尸三百。后吴王夫差打败越国,骄傲轻敌,伍子胥力劝,太宰伯嚭进谗言,于是夫差赐“厉镂”剑令伍员自刎,并将伍员尸体扔到江中。伍员含冤死后,传说变成了“波涛之神”,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节者要凉快各种祭祀活动以悼念伍子胥。 4、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阶段的夏至节,《风土记》写道:“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 5、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因历史上某些坏人一辈子于五月五日,故有“别举五月子”(意为别把五月生的孩子扶养成人)之说。这纯系封建迷信,并由此导致端午的一些风俗基本上为了镇妖避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30919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