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项羽本纪第七

时间:2022-04-18 16:08: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项羽本纪第七

1.西楚霸王在百姓心中,一直都超越地域界限,是我们全民的英雄。但是本纪第一句‚项籍者,下相人也‛,令我们将崇敬的阳光投射到了江苏宿迁这个地方!原来,就是这里的水土,孕育了我们的英雄!

项羽少有大志:‚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然,毕竟武者天性,学不肯竟。见始皇东巡,一句‚彼可取而代也‛,显示了万丈豪情!

鸿门宴上的‚妇人之仁‛,其实显示了项羽的武者豪气:直言曹无伤;欣赏樊哙;范增在沛公逃脱后骂其‚竖子不足与谋‛,貌似项王也没有什么反应。

最后乌江自刎那一刻,他面对叛将,慷慨笑谈:‚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他将自己的自刎,看作是一场馈赠,所赠之人是自己的叛将。不知道吕马童之后是否有心理阴影,如果是我,我定然余生惶惶愧怍。因为,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人,在我面前如此鄙视了我的灵魂,用他无比慷慨豪迈的离去! 太史公愿意用‚瞋目而叱‛的夸张效果,来形容项羽的神威。记得蔺相如列传里也出现过类似的句子。也许可以这样理解,论文武,所谓英雄正义者,皆有着强大的内心和气度,令人望而生畏,所谓邪不压正,正的力量其根源在内心。

太史公将项羽传记放在本纪里,尊其为帝王。自己给出的理由是‚羽非有尺寸(权势),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


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意思是赞赏项羽是迅速脱颖而出的人才。但是惋惜长长:自矜功伐、刚愎自用,不反省不自责。忽然想起那个劝谏项王的13岁的孩子!

‚霸王‛在民间的意思是霸道的家伙,虽太史公屡次表现项羽的‚妇人之仁‛,但其实他的暴虐亦确实令百姓不堪,所以有最后那个将其指向沼泽地的‚田父‛……

2.叔父:项梁,羽之伯乐也!项伯,吃里扒外者也!说什么‚素善留侯张良‛,又拔剑挡项庄!谏言就太公,利用项王之仁。项王死后,被封为‚射阳侯‛,刘邦此封号一定大有深意吧!若非此内应,项王折翼也应晚上几年吧!

3.范增:也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啊!安徽人,‚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这个人物一出场,就是一个七十岁的奇谋之士。史记上没有记载他如何成为了项羽的‚亚父‛,但是足见范增之功勋卓著、羽之看重,两人情感之亲密。但是,陈平使使者用小小的离间计,就破坏了这份感情:项王‚稍夺之权‛,范增大怒而走。‚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多么凄凉地辞世!最可惧者,人心离也!两个心性极高的两人,固执地离弃了,可曾有悔?!只是,范增如何不劝解给项王听,即使他直接劝说听不进去,奇谋之计验证给项王看又有何不可?且当初鸿门宴后范增怒斥项王,骂其竖子,项王亦未有不悦,如何此番这般接受他人挑拨?!

失范增,羽失眼目,我倒愿意如项羽所想:此天欲亡之!


4.刘邦:和项王的神武无敌,‚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相比,刘邦似乎并无武威之处,反倒一出场就乖巧讨好,之后背盟欺哄,全听手下建议,一打败就‚入壁‛,自己性命危急,就丢弃子女(孝惠帝、鲁元公主姐弟二人),反倒是手下大将夏侯婴显得仁义。《史记》的记载里,是不是处处透着鄙夷?!

杀太公那段,刘邦显示了他的高情商和无情义:以不在乎人质的态度,使人质失去价值,让敌方威逼不成。但是,此举也真正置人质于万分凶险之中:没有威逼价值的人质,谁还会小心留着?此处若不是项伯吃里扒外,若不是项王终究仁善,刘邦就会遗恶臭万年(因为他此举已经令其遗臭万年!)

有一处可以深究:项羽最终没杀太公,刘邦派说客去讨要太公,派了几个都不行,最后派的侯公,完成了任务,但是也让刘邦付出了‚约‛的代价:项王与汉王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鸿沟以东为楚。侯公回来后,刘邦封其为‚平国君‛,并从此不再见此人,左右问其故,曰:‚此天下辩士也,所居倾国,故号为平国君‛难道就因为答应了一个条件?刘邦不是最不在乎背约弃盟了吗,何故此处如此心怀不满!何况,侯公不该是他的恩公么?还是说,太公作为父亲,在刘邦心目中确实无足轻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883b48d15abe23482f4d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