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2017年满分作文:书店的灯光_

时间:2022-04-20 15:01:4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东高考2017年满分作文:书店的灯光

在这个时代,没有比书店更具有象征意义的了,它是知识的贩卖市场,同时又是人的精神家园。它聚合了人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但这个时代,却又是一个把一切都知识化的时代,而稍有不慎,知识化的后果就是功利化,功利化而生分别心。有分别心,从书店经营者的角度,就容易区别看待书店的读者。 所以我们欣喜于这家二十四小时的书店,没有时间的限制,也不区别对待来的是谁,买不买书,怎么看书。无论贩夫走卒,达官显贵,都平等地走进来,在一天内的任一时间,可以依自己所需选择任一本书,可以苦读,也可以粗读几页酣眠;可以求知,而不以其为负累;也可以消遣打发时光,而不视之为对生命的浪费。

似乎告诉我们,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与让文字来催眠,都可以是灵魂所需。 我们在刘易斯·布兹比的《书店的灯光》一书中,也能深刻体悟这一点。他将人与书店的关系比喻为人在人群中独处。但这种独处,不是孤立于世界的精神高贵,而是在书与书店的环境中,更能体现个体的独立。无论是谁,在这里,不傲视他人,也不自卑。且也未必是知识面前的谦卑,而是书店灯光下灵魂的安宁。 德国人雷德侯在《万物》一书中谈模件,他认为这个世界是由许多相似的部件构成。而书店的书架,整齐排列的书,一排一排,也可视之为灵魂的模件,每一个来这里的人,从书架上抽取属于自己灵魂的部分,然后再放回原处。书的位置,书的名字,书的内容,并不区分人的世俗身份,在这个殿堂,灵魂平等。书籍在书架上的排列存在,告诉我们,在平等的前提下,我们再谈每个人心灵的需求,再谈灵魂的安放。 这样一家书店,对一个流浪汉的求知需求与安眠需求,并不刻意区分的包容,才真正体现人人都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灵魂平等的一员。

据说中国古代的藏书楼,大都有秘不示人的传统,文化被神秘化,文明便被禁锢。在尊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农耕时代,我们看似无比尊崇文化,视书籍为圣物,事实上我们在以书为名,区分生命的等级,如此,囊萤映雪,凿壁偷光,书非借不能读也,诸如此类的故事,在强调知识崇高的同时,也无情地建立了以知识为中轴的不对等的两极。那些读书有成者,载入史册的读书人,多少有文化的谦卑,多是俯视的姿态。而社会,也便一直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模样。 在一种伟大读书精神的背后,却有着更顽固的文化的垄断,中国两千年文明史,缺一个这样的二十四小时书店。

而一家二十四小时的书店,具体而微地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文明样式。 如果可以更大胆的想一下,一个城市之门的大路口,不只有作为城市象征的雕塑,不只有为匆匆行客而设的加油站或休憩的宾馆。更要有一个24小时的书店。有一盏这样的灯,才能真正烛照文明世界的夜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b46006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