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刚和刘莉莉评论

时间:2022-12-26 06:20: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看了五遍天津卫视《非你莫属》张绍刚和刘莉莉的那期节目,我一直在沉思,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海归女”刘莉莉为什么会让张绍刚如此“少有的失去兴趣”?究竟是作为主持人的张绍刚气量狭小还是刘莉莉本身就是个“刺头儿”?

我个人之见是作为主持人的张绍刚心胸狭窄过于狭窄,一开始刘莉莉上台介绍自己的时候说自己喜欢莎士比亚的“英雄双行体”,让作为大学老师的张绍刚很是不爽,不光是反过头来考察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还带动把自己作为“国外通”的Frank拷问刘莉莉,但是,两个人并没有责问住刘莉莉,以消解自己内心潜意识中的“居高临下”心态的不爽。至此,张绍刚便结下了与刘莉莉的“梁子”我个人认为,刘莉莉并没有故意显摆自己的意思,“英雄双行体”heroic couplets)是任何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会接触到的一种诗风,她喜欢这种风格的诗,我觉得这根本无可厚非。

接下来,张绍刚的那句不喜欢听刘俐俐把“我们这儿”说成“中国”我觉得真是很奇怪。我个人认为,因为前面接下的“梁子”,内心不爽的张绍刚把问题故意上纲上线。一个留学归来的学生在比较新西兰和中国的社会环境时,把中国称为“中国”有什么不妥?这完全没有必要上升到一种爱国伦理的角度来贬斥选手。相反,张绍刚的“我们这儿”倒是有点不妥,难道每天在电视上播报的新闻不说“中国的GDP,而说“我们这儿的GDP”吗?

几个回合下来,当张绍刚觉得自己很不爽的时候,于是他进一步对刘莉莉发难,并且用了一些对一个女性不尊重的词语,例如“狂浪”“狂浪”这个词在词典里是“轻薄放荡”的毁辱性意思。撇开找工作不谈,这个词绝对不是一个有气度的男士对一个女士用的词语。就这个词,我觉得张绍刚就应该向刘莉莉道歉。

在张绍刚的带动下,刘莉莉似乎是一个毫无教养的人。于是,在这种前提下,陈鸥问刘莉莉的家庭背景,而刘莉莉的回答也很干脆——“父母健在”。我觉得这是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对于这种思维毁辱性的反问都会应有的反抗。在这种前提下问刘莉莉的家庭背景更或是直接的问前一份工作与同事是否相处融洽,无非就是想知道刘莉莉是否由于父母离异或者自己本身就是“怪胎”才导致的“教养不好”。我想这种情况下,换任何人受到这样的发问而有这样的回答都不会奇怪。

我想,总的来说,作为一个主持人应以一种尽量客观的方式去把选手全面的展现出来,不应该以自己对选手的好恶或者是以自己的主持风格带动全场的人对选手进行偏袒或贬斥。很明显,作为主持人的张绍刚一直在“营造”一种以自己对选手的好恶为主的气氛,所有Boss和第二主持人都在“观势附和”。当刘莉莉应聘工作的这段视频在网上播出后,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场外的大部分观众,包括很多Boss,如李开复、姚晨等,都在力挺刘莉莉谴责张绍刚,但是在应聘的现场,却没有人觉得张绍刚有什么过错。我想,这些社会精英的眼力、判断力不会逊于普通人,事后也能发觉不妥,但为何当时一边倒地帮腔张绍刚呢?58同城的老板姚劲波,本来是留灯想给刘俐俐一个机会,但在张绍刚“营造”的氛围和更严厉的围攻后,生怕自己显得不合群,也灭掉了最后一盏灯。这究竟是为何?

当一种官僚权威刚刚形成的时候,其之所以形成一种大的氛围,我想不只是因为这个权威的力量强大,更多的还是因为附在权威周围人的趋炎附势的心态。因为这种心态,这个初始并不大的权威才会如滚雪球般越来猖狂嚣张。有一句话叫“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是在“我们这儿”还有一句话叫“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其实,这两句话并没有多大的矛盾,但是,如果这两句话以外再有一个叫做“人性冷漠”的催化剂,这两句话就会起反应,最终导致社会舆论的扭曲。

在“我们这儿”的大多数人有一种“冷漠”的心态,还有一种“看热闹的不怕事大”的心态。这两种心态或者说“劣根性”很容易让一种“权威”颠倒是非成为社会的主流,在网络化的今天也非常容易形成“网络民粹主义”。当刘莉莉把“张绍刚裸体没穿衣服”的真理说了出来以后,大家虽然也辨认出“张绍刚裸体没穿衣服”,但是,迫于张绍刚是个“皇帝”






的“权威”压力,于是,大家纷纷加入了或者保持了沉默,或者开始保持沉默继而声讨刘莉莉的“大流”

李敖曾说过,他一生只做两件事情:一件事是剥漂亮女人的衣服,另一件是剥伪男人的皮。如果李敖有一天没了工作,到《非你莫属》应聘工作,按绍刚同志的风格,他肯定会贬斥李敖是一个“狂浪”的人。到那时,我想“裸体皇帝”张绍刚不但衣服保不住,连皮也会被李敖剥下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69628bdfd0a79563c1e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