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作者见的人物和描写dam 在《西行漫记》中,斯诺贴近历史与真实,以如椽之笔描写了这些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真实生活与崇高情怀,给千百万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书中人物众多,个性也各不相同,斯诺在刻画这些人物形象时,是讲究一定技法的。 一是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就是采用正面的、直接的方式对人物进行描写,并以此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对这些正面接触的人物,斯诺通过对他们的精心采访、深入交谈,甚至深入其工作之中进行观察了解,然后对他们的肖像、语言、行动、神态、家庭出身、人生经历、个人情感、生活习性、政治品质等方方面面进行详细的刻画与描绘,给读者留下清晰、深刻、生动的印象。斯诺对从未谋面的朱德、贺龙、刘志丹等人,则是采用侧面的、间接的方式进行描写,就是通过他人之口对他们进行描绘。因为间接描写中想象多于直观,所以这几个人在斯诺的笔下更富有传奇色彩。他写朱德貌不惊人,“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一样”,民间传说他有各种各样的本领,能够看到百里之外、能够上天飞行、在敌人面前呼风唤雨、刀枪不入,还能死而复活。写贺龙“像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勇敢无畏,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虽然接受教育不多,但口才很好,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写刘志丹是“现代侠盗罗宾汉”、“惩奸除恶的天鞭”,他的“生涯仿佛一个万花筒”,充满冒险精神和传奇色彩。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让斯诺能够多方位地展示这些历史人物的性格内涵与精神风貌。 二是将共性描写与个性描写相结合。斯诺对这些历史人物刻画,既能抓住他们的共性特征,同时也突出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如对毛泽东、周恩来的描写,斯诺写他们都对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在追求真理的路上经历相似,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都过着简朴平易的生活,这是他们的共性特征。但从个性上来说,他们显然是各不相同的。在斯诺看来,毛“有幽默感,喜欢憨笑”,有“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能够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起来”,“个人习惯与外表落拓不羁”。而周又是另一种表现,“头脑冷静”,“态度温和”,“谈吐缓慢安详”,“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显然,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于彭德怀、林彪、徐海东这几位“战神”,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都是令白军闻风丧胆的人,首级赏格都是十万银元,但他们的个性与经历是不同的。林彪是一个工厂主的儿子,黄埔军校毕业,性格上不苟言笑,虽身经百战但从来没有受过伤。彭德怀穷苦农民出身,在性格上是个“愉快爱笑的人”,“又能吃苦耐劳”,特别喜欢孩子。徐海东是窑工出身,一个吃“苦力”的人,所以他是“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因为掉了两颗门牙,所以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他曾负伤8次,身上伤痕累累。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经历,使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 三是将重要人物描写与普通人物描写相结合。杰出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没有普遍人的支持拥戴,历史是无法向前推进的。毛泽东、彭德怀在和斯诺交谈时,反复强调中国革命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力量,更是数十万红军战士浴血奋战换来的。斯诺对此非常认同,所以他在对这些重要人物进行传述的同时,也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对红军中下级指挥员及普通战士进行真切感人的描写。如在红军大学演讲时向斯诺提出各种问题的红军营连级指挥员,在政治课上争先恐后地向斯诺解释为什么参加红军以及红军为什么会受到老百姓拥护的战士,敢向彭德怀查路条又具有强烈自尊的红小鬼,等等。斯诺对这些普通人物进行报道时,甚至不清楚他们的名字,而且着墨也不多,但均栩栩如生、真实感人。斯诺也正是通过对这群至上而下不同层面人物的情感、经历的描绘,形成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一个丰富的横断面,向世人全面展现西北苏区的人物风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0dffd2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