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其十

时间:2022-12-24 23:30: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山海经·其十之勘阻及广创作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精卫衔(xían)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qī),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jù)可待。 注释:

⑴《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⑵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有女名女娲,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

⑶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⑷同物:女娲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⑸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其实不悔恨。

⑹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⑺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


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

译文: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没有悔改。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

赏析:

本诗原为《读〈山海经〉》诗的第十首,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服的心情和意愿。诗中所写的"精卫""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

诗人在“精卫”与刑天身上看到他们这种共有的坚定不移的坚强意志,从而加以赞颂讴歌,就隐含着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赞扬这两个英雄顽强的斗志。尽管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行动,寄托了自己的悲忿。

陶渊明不但歌颂精卫、刑天不平不挠的复仇思想,而且还称赞伯夷、叔齐,颂扬过荆轲。他们有的反对使用"暴力",有的宣扬惩治"暴君"。所以,鲁迅先生说陶渊明的这类诗篇是"金刚怒目"式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fa2748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