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探析

时间:2023-01-03 09:29: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探析

作者:徐莉,曾冰丽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7



摘要:社会工作实习是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督导作为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的重要环节,其制度建设的专业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本文洞悉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把握督导制度的发展与现状;透视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梳理当前督导制度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完善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探索督导制度的提升路径,具有鲜明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洞悉我国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

1.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制度的形成。在19世纪早期慈善组织的社会在实践中,形成了“师傅—徒弟”实习教育模式,逐渐明确了实习的过程要达到的目标,且对实习过程提出了要求。到19世纪末,慈善组织在大批量地培养自己的社会工作人员中发现,培养的人员未能实现慈善组织自己培养的目标,出现了实习人员和实习机构都无法解决困难的新问题,由此进一步凸显了实习过程中学院介入的重要性。在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赋予了实习教育新的意义,强调实习应该有计划和系统地进行,因此实习督导的任务变成专业教育任务的一大组成部分。在60年代形成关联督导模式,强调实习和理论教育的互动,形成关联督导制度。

2. 我国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的发展与现状。我国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的配备情况,也根据督导师资力量而有所不同:在学院督导力量方面,由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时间短暂,许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笔者所在的中南民族大学共有MSW教育教师31人,其中专职教师19人,其中57.89%的教师有实践经验;另有兼职教师12人,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基础,但是实践经验略显单薄。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来学院与机构联合督导的模式,在行政化的机构中,会安排专人对实习学生进行督导,但他们往往对社会工作没有深入的认识,其督导也都是行政化非专业的;在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中,虽有资深专业的督导老师,但也存在精力和时间不足的问题。

二、透视我国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

1.我国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一,联合督导模式流于形式。尽管多数学校都倡导建立与机构联合督导社会工作硕士的模式,但由于机构性质的限制,缺乏社会工作专业工作知识和技巧,以及机构督导对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的不重视,造成机构督导只是名存实亡。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实习教育采取的是过程评估和总结评估相结合、以总结性评估为主的方式。实际上一般只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签署意见后于第三学期结束前上交实习专业鉴定表,再由指导老师评定实习等级。这一评估方式的问题在于目前学校并未制定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的鉴定往往依靠主观判断,使得这种评估方式往往太过片面、缺乏客观性。

第二,实习督导理论知识与实务经验发展不平衡。从学校督导教师来看,很多教师长期以来着眼于理论研究而自身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在实习督导工作中,表现出有丰富的理论支撑但缺乏实际的实务经验,无法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技术性的督导。从机构督导人员来看,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实务经验但由于缺乏专业素养的学习,但其理论知识缺乏,不能帮助学生专业的成长。

第三,高校、机构对实习督导培训及评估不足。一方面,许多高校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存在重学术而轻实务的倾向,加上对本身对社会工作认识的不深入,从而对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更加


缺乏重视,对于实习督导的培养和培训更是可见一般;另一方面,学院未对导师的督导任务做出明确可操作化的标准,或将其作为教学考核之一,致使学校督导对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生的督导偏向主观性随意化。从机构角度来看,相关督导培训也同样不足,导致督导水平参差不齐。评估环节的缺位在机构督导层面亦是如此,以至于无法确定学生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督导。第四,督导角色定位不清晰,督导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很多学生与学院督导和机构督导一直是师生关系或学徒关系,督导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很少能与实习生形成平等的、对话式的伙伴关系。加之学生本身缺乏实际经验,这样很容易形成对督导的依赖。督导在社会工作硕士的实习过程中也多是发挥其教育性功能,其行政性、支持性功能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第五,督导对于不同基础学生的实习缺乏针对性。实习督导在指导时,很少按学生基础加以区分指导。就目前社会工作硕士主体构成来看,学生基础水平各不相同,包括对社工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专业技巧的掌握,实习中应对问题的方式等。然而,目前实习督导往往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没有采用个别化的督导计划。这使得督导缺乏针对性,缺少系统深入的督导。

2.我国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社会工作无论是作为一种专业还是一种职业,在我国都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对于社会工作硕士来说,往往对专业的认同度不高,许多社会工作硕士毕业后甚至没有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方面工作的意愿,因此根本无法对其实习过程进行专业督导。

第二,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是一个涉及督导、机构、实习学生以及服务对象等多个要素的有机整体。由于当前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机构严重不足,实习机构在实习督导上时间精力等方面投入不足,督导工作缺乏评估标准,导致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的不健全,其实习效果也大大折扣。

第三,高校对实习教育督导的投入力度不足,既缺少专项经费支持,又缺乏对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的评估考核标准,导致导师对社会工作硕士在实习中的督导往往有心无力。

三、完善我国社会工作硕士实习教育督导制度

第一,推动实习督导专职化。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的建立受到政府对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视、政策支持、宣传力度等方面的影响,应该倡导政府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社会认同度和知晓度;增加对社会工作教育的资金支持,为建立和发展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做后盾;明确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规范健全实习督导体系;鼓励NGO等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发展专业化社会工作机构,从而为实习督导的专职化提供可能。

第二,强化学校实习督导力量。首先,选择本专业毕业或者持有社会工作师资格证的教师负责社会工作实习督导;通过教学质量评估或知识考核选出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扎实的教师来担任;选择在社会工作机构担任一定职务的教师或者实务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作为实习督导。并且专职实习督导只要求负责学生实习工作,无须完成科研任务,确保实习督导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充足投入。其次,应加大对实习督导经费的投入并建立规范化的评估考核和激励制度,如设立专门的实习基金,用于实习相关活动的经费支出以及实习督导的工作补贴等,但必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通过督导评估考核制度把实习督导工作任务作为一项指标纳入考核,增强学院督导的主动性。最后,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个别化实习督导计划。实习督导计划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习安排,做出相应的制定。可以将学生按基础进行分组,对于社会工作基础薄弱的学生,首先应着重帮助他们认识社会工作专业,建立专业认同,增强其专业学习积极性;对于有基础的学生,重点则是协助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提升,促进理论与实务的整合。


第三,明确实习督导的阶段性任务。实习前主要扮演行政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学校督导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实习前的焦虑情绪,机构督导要协助学生认识实习机构和服务对象。实习中期督导需要扮演教育者和协调者角色,学校督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机构建立良好关系,协助学生策划服务内容并进行评估,机构督导者要帮助学生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服务关系,对学生实习的方法技巧给予指导。实习后期则扮演支持者和组织者角色,学校督导和机构督导要帮助学生处理分离的情绪,组织包括学生在内的实习小组分享会议。

督导应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束缚,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以优势视角和对话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督导,与学生一同进步和成长,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专业反思,强化其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认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81f0de09a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