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古老华夏的源头地 夜读闲书,本想轻松一下,竟然夜不能寐。吸引我的是一本名为《中国科技史》书,乃世界著名学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博士所著。我想,一个外国人写中国的科技史能写出什么?随意翻翻而已。出乎意料,这位外国博士挺牛,特别是有关汉水流域的历史论述令我不忍弃卷。书中这样描绘道:“汉水上游是古代盛地,国为汉水发源于秦岭南麓,从这里有道路通往渭河流域、北面的关中地区和西南面的四川地区。因此,在中国的整个历史上,汉水流域是长江流域和上述几个地区之间的著名通道。”根据多种资料分析,李约瑟博士书中所画的这个汉水地域圈,即古老华夏的源头地。 “华夏”之名,如何得来?关于这个习以为常名称的由来,古往今来,众说纷纭。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大禹治水成功后登基即位,成为中华第一朝代——夏朝的天子。他根据治水时实地勘察的资料,把当时掌握的土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就是九州,将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56个民族,统称为“华夏民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辞海》华夏条解释为:中国古称华夏。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中的“华”字有历史资料记载是指“华婿氏”也就是女娲。“夏”之后,便称龙的儿女、炎黄的后代都为华夏子孙。 学者认为,“华夏”是民族的名称。我国古代以“夏”为族名。“夏”这个名词则由“夏水”而得。通常所说:“华夏族定居在华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华夏也可能是历史上夏族的一个分支。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肃、河南、山西一带,后来这个民族不断向四处迁徙,逐渐形成“东夏”、“西夏”、“大夏”三部分,后来大夏变为夏族的总称,也是夏族的美称。 也有学者认为,“华夏”是地域文化概念。古人以文化高低定名。文化高的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民族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反之,“中国”以外的四方的文化低的地区和民族,就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后来华夏不断壮大,凡是接受华夏文化的各个民族,大都纳入了传统华夏族的范畴,华夏成为中华民族的称号了。 众所周知,文化的诞生、发展和河流有密切关系。最早的人类大都是沿河而居,加之河流在古代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河流也就自然成为了联系不同地域和社会的纽带。华夏文明是最典型的大河文明。中国文化在地域分布上,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两大文化板块。南方文化浪漫、秀逸、细腻,具有阴柔之美;北方文化刚健、凝重、豪迈,多为阳刚之气。汉水流域作为南北文化的汇合点,兼容并包,扬其所长,正所谓“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汉水流域历史上曾几度辉煌又几度衰落,代表着内陆腹地河流文化发展的一个典型。 《孟子·滕文公下》中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江淮河汉”四大水并提,充分肯定了汉水的历史地位。章太炎先生说:“汉之左右,谓之夏楚”,意思是汉水两岸是夏和楚两大古老民族的发祥地。夏民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政权,其疆域包括了汉水流域的主要地区,他们的文化很发达,天文学也很发达。而西周初年,楚国的先祖被封在丹阳(今南阳淅川一带),他们也从汉水流域起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本文作者:王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825770c04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