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观后感 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上观看了《活着》这部电影,感触颇多。电影的深层含义与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再一次感到形势与政策课堂的重要性。《活着》这部电影描写的是大背景下平凡小人物的生活,将时代背景下人物的生活及生存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主人公的命运最终让是发人深省„„ 福贵,电影的主人公,遭遇十分凄惨。起初,嗜赌成性把家里的财产败光,父亲也被气死。这里也非常诙谐的为后来地主的划分作了铺垫。一年后,妻子带着孩子们一同回家,福贵痛改前非,从此靠着老本事皮影为生。但又好景不长,恰逢国民党拉俘当兵,后又被俘虏。最后投降共产党,才得以释放回家。后来地主划分,因福贵输光了财产而不被归为地主。但他却失去了他女儿等亲人,最后剩下的只剩是活着。 电影中,更多的画面是生死离别与本片的名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本片描写的是在那个大背景下的一个普通清贫的农民家庭,没有控诉,没有抱怨,没有反抗。农民,中国最大基数的群体,他们不被其他群体所重视,但他们却在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最底层在社会动荡时,是受伤最严重的。 “活着”这个词在每次生死离别时,显得如此碍眼。活着真好,人只要活着,对家人,对朋友就是安慰,就是支柱。 表现在福贵当兵回来后,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 家一条命。”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 吧。”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 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活着》曾经被禁播一段时间,因为其涉及反共思想。影片中,把龙二受刑时的枪声弄得清脆尖锐,回荡不已,这是导演为了制造一种“革命恐怖”的氛围而特意作出的铺垫,这已经预示着作者和导演的伏笔——一个 “革命恐怖”的时代开始降临。影片通过福贵的心有余悸的话不断暗示着龙二是无辜送命,这已经是赤裸裸地为当年的地富反坏右鸣冤,鼓吹地主对人民要求的社会 主义改造的抵制是有理的,当然,这也符合作者余华的反共心理和导演张艺谋的内心看法。 影片中重复出现的对话: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牛长大后变成什么呢?第一次福贵的回答是:共产主义就到了。第二次福贵的回答是:馒头也长大了。两次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显示了一个普通农民,当初对共产主义的憧憬,以及到后来经历了那么多生死离别后,回归现实的踏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55dff0b0717fd5360cdc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