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像少平一样做一个对精神世界一丝不苟的人,像少安一样做一个对现实生活脚踏实地的人。——题记 路遥的文笔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语言,恰恰符合这本书的故事基调,直接描写了故事的走向,像生活本身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是个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每个人物都很善良,每场绝望之上都能找到希望。他讴歌生命、讴歌土地、讴歌贫穷和苦难,赞美祖国,感谢时代,那些语气词,那些感叹号的背后,都饱含着作者对这片土地,对这个时代,对这些人民的深厚情感。 孙少平,原本只是一个农民,上完高中之后本应回乡务农成为一个彻底的农民,但是他不屈从与命运的安排,勇敢地从黄土高原上走了出去。他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是一个在农民阶层和知识分子之间边缘挣扎的人.他热爱他的家乡,也渴望更丰富的生活。他做的工作只是些纯粹的体力活,这样的工作对于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而言看似毫无意义,但是对于孙少平却有所不同。虽然他的身份是劳工,但他却拥有一个褶褶生辉的灵魂。他年轻的身体在经历这样磨炼后,磨砺了自己的灵魂,一步步的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孙少平在平凡的人生境遇中,对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丝不苟。他的没有一个能够欣赏和赞美他的追求的环境,他也没有陶醉于自己的才情,而急于展示自己。他对精神世界的一丝不苟,仅仅是因为他把自己作为一个高贵的人,对自己由衷地尊敬和爱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个高等动物,随意地对待。这样的态度比任何话语都有力量,这样一个高贵的人比任何高层的社会角色都更令人诚服。 其实书面讲的虽然只有十年时光,但对几乎每个年龄段的人物心理历程都进行了刻画,实际上又不只是十年这么短,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巨变的十年里,有人生,有人死,有孩子变成大人,有大人成为老人,有人实现理想,有人破灭希望,有人一次又一次地从苦难中崛起,有人周而复始地在黄土地里劳作。 少平的一生都在追求内在。在别人看来,他远远不如他的哥哥成功,他贫穷地活着,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学识而升官发财。但物质并不是他的追求,他更注重一种心灵的充足。他热爱劳动,即使是最卑微地煤矿工人,他并不觉得屈辱也不觉得艰苦,只想在劳动中实现自己认为的价值和尊严。他的尊严建立在劳动上,并不建立在功成名就上。 少平的理想很热烈,不管生活如何艰难,绝不回去当农民是他的底线;少安的理想很现实,但阻力巨大,他几次被批斗(那时候的批斗是我们现在所不能想象的)而百折不饶,他面对的矛盾和选择都是让人难以抉择的。然而,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抓住了为数不多的几次机会,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改变了周围人的命运,他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尽管只有高小文化,但是孙少安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使他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到底应该去追求哪些东西。这真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也就是所谓的生命的意义。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一辈子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bb95a9f6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