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例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一过程能量转化的情况是 能转化为 能。(哈尔滨市) 分析:拉弯的弓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答案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例2、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从物理角度看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 能。(河南省) 分析:水从高处落下应具有动能和势能,故而本空应填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毛泽东的一句诗词,其中“坐地”是相对于 静止,而“日行”则是相对于 运动。 分析:“坐地”是人与地球一起自转,故人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而地球又是绕太阳公转,相对于太阳地球是运动的,所以“日行八万里”。 例2、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和行船 B.行船和岸边 C.都是行船 D.都是岸边 分析: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由诗句意思可知其变为运动,则参照物是运动的船;孤帆从日边而来,则是相对于静止的河岸来说的,故选B。 三、古诗词中的分子运动理论知识 例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山喜》中的诗句,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花气袭人” 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所以填扩散和升高。 四、古诗词中的声音知识 例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辨别的。(昆明市)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故填振动和音色。 例2、郦道元的《三峡》中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描写,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声音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而听到 很久才消失。 分析: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所以填反射和回声。 五、古诗词中的光学知识 例1、“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是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 ;而“楼台倒影”则是 现象,所成的像是 立的 像。 分析:“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而“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所以答案是: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正;虚 例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的诗句,抒发了客游异乡孤寂凄凉之情,然而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江清月近人”一句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水中的月影s′,与天上的月亮s相对于水面MN是对称的,故而在水面上任意一点看月亮和月影都有os=os′,人在船上距月亮s为sB,而距月影s′,为s′B=oB+os′,所以s′B>sB。也就是说诗人看到的月影比天上的月亮还要远一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49e231ee06eff9aef80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