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观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研究的综述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相关内容的研究比较丰富,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影响因素上,但都只是从宏观角度介绍影响婚恋观的一些因素,并未从原生家庭角度深入分析大学生婚恋观。 标签:大学生;婚恋观;原生家庭 大学生这一年龄群体大致为18至25岁,生理到达了完全成熟,这一时期也正处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指的成年早期,个体所面临的主要心理冲突是亲密感对孤独感,其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因此恋爱对于这一时期的个体来说有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原生家庭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被抚养的家庭环境,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或者祖父母。它与新生家庭相对应,新生家庭指子女成年后新组成的家庭。个体在原生家庭的环境中习得观念、行为以及进行初步的社会化过程。而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也需要以原生家庭为中介。而目前研究大都从宏观角度探讨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因素,较少研究从原生家庭方面做深入研究。 一、婚恋观的定义 关于婚恋观的概念,学术界迄今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有一些相关概念的探讨,有的单纯指是恋爱观或婚姻观,有的主要从恋爱和婚姻两方面定义如:苏红认为,婚恋观是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黄希庭、郑涌等认为婚恋价值观就是人们对恋爱、婚姻的本质、择偶的原则和标准、择偶方式、美满婚姻的基础以及有关的道德问题等所持的内在尺度,也是一种附着于文化模式与社会规范、内化于个体人格之中,潜在地评判事物的标准。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缺乏对婚恋观的统一定义,研究者往往从自己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出发,使用的问卷参差不齐,因此对婚恋观的研究结果各有不同。 二、研究现状 国外对婚姻、恋爱、性心理等相关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颇多。 (1)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呈现支持态度。国外大学生对于婚姻态度很积极。Salts、ConnieJ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女生比男生对于婚姻具有更为积极的态度。 (2)国外大学生性观念较为开放。Rubinson、Laurna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被试无论从思想还是行动上,他们的性观念都是比较开放的。 国内对于婚恋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兴起,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 (一)对恋爱态度的研究 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持赞同态度。 (二)对恋爱动机的研究 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呈现多样与功利化,注重恋爱的过程而不考虑恋爱的结果。 (三)婚姻自主观的研究 新時期,青年男女的婚恋自主观虽然以自己的意见为主,但也尊重长辈的意见,呈现理性化与自由化的趋势。 (四)婚姻价值观的研究 人们比较认同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才会幸福,但经济条件又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婚姻价值观趋于现实化。 三、影响因素 国外研究者发现影响婚恋观的因素包括:(1)个人因素:性别、年龄、个性品质、个体受教育程度等;(2)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情况、父母的婚姻关系与婚姻状况、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方式等;(3)社会因素: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氛围等。 (一)原生家庭 个人的婚恋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的婚姻状况,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成员相处的模式,都会对孩子的婚恋观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父母的关系对子女婚恋观的影响 大多数研究都表明父母的婚姻关系或质量对大学生婚恋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吴彬和岳晓东认为在父母关系破裂或长期不合的家庭中,子女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会缺少安全感,产生羞愧和焦虑,对自己的婚姻缺乏信心,会因为一次的失恋而再也不相信爱情。因此父母婚姻质量与子女的婚姻质量存在正相关。 (三)依恋对婚恋观的影响 国外研究发现,成年人的依恋类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在恋爱关系中的模式,预测成人在恋爱中的表现,安全依恋风格的个体比不安全依恋的个体有更幸福的婚姻,更容易信任对方,觉得自己是被爱的,也是值得爱的。 (四)教养方式对婚恋观的影响 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它是在父母和儿童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有研究表明父母抚养行为可以有效调节婚姻冲突对儿童的消极影响,好的教养体系可以促进青少年在逆境下发展良好。钟云辉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婚恋观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呈显著负相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5270c6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