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社会化角度浅论高校男女比例失调问题 作者:邢维琪 潘哲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8期 [摘要]中国高校的部分专业出现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男女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分异是主导。这一问题会带来众多不好的社会影响,而解决它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联系合作。 [关键词]性别角色社会化 高校 男女比例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08-01 近年来,高校的部分专业出现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并且,此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如华南理工大学11届某物理班人数为51人,而女生人数仅为6人。又如新闻、外语等文科专业鲜有男生,被称为“公主班”,据《扬子晚报》报道,南师大新闻专业今年一个班36名学生,其中33个是女生。相较来看,解放前我国留学欧美的学生中,无论什么专业,少有性别之分。 那么,是何种原因导致了高校部分专业学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呢?从主观因素方面讲,因为男性往往侧重理性思考,倾向于动手解决,逻辑辨析。而女性则侧重感性认识,在记忆方面有更好的表现。然而,主观的因素离不开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这一问题上,甚至可以说起到了决定作用。从客观因素方面讲,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差异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 儿童时期男性女性的社会化就出现了差别。对于女孩,家长往往买娃娃作为玩具,陪她们玩过家家,并且会买许多好看的衣服,让她们变得漂亮。其中的内涵便是中国几千年来对女性的传统期待——温柔,贤惠,并以此为基础找到好丈夫。 在学校里,这种色彩更是被放大。金庆花等[1]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男性职业有三十余种,十分全面,并常常突出男性在社会行业中的主导地位;而女性职业仅有十多种,比较单一。女性职业集中在地位比较低的职业。这就使得男性从小接触的教育都是男性如何在高深的领域获得成功,而女性从小接触的“适合”女性的领域则小得多。 社会方面,很多对待男女差异的看法甚至沿袭了封建时期的传统。尤其农村,对于女性,人生的主要目标便是嫁一户好人家,可能未解女性获得知识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更无从了解学习专业学科的选择甚至会导致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在这里,对于女性的社会化期待仅仅是一个好妻子。 对于男孩,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思考的能力。在古代的中国,男性肩负战争的使命,到了现代,男性仍为战争的主力。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而政治又是社会生活、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际关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于是,儿童时期男性的社会化从一开始就有了社会主导的意味。 社会方面,对男性的传统认识便是社会的顶梁柱,男权社会的遗毒尚未消除。因而,儿童期的男性,会从电视剧、电影中,无形地接受到男性在社会,乃至人类进步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的思想,从而对他们日后选择某些固定专业学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学校里,教师与教科书的性别观念以及对学生的性别角色的期待是影响学生性别观念和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少年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在这个过程中亦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和生理急剧变化的过程,在这一段时期中所接受的思想会对日后的选择产生决定性影响。少年时期面对众多的选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对于文理分科的选择。此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少年日后专业的选择。 在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男女性更多地接触社会,也了解了更多的社会现象,在此过程中,被灌输的社会期待由原本的被动接受成为了自觉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社会期待。因而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受所学知识的限制,文科性强的如历史,鲜有男性:理科性强的,如应用物理,机械制造,鲜有女性。 高校部分专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对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剧男女不平等的程度。在中国现代尚重视重工业的时期,男性的地位势必会因为男女社会化差异导致的专业差异与女性的地位产生更大差距。 解决此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核心在于改变当前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内容。教育机制的改变在这一变化中应占主导地位。第二,少年时期的男性女性应该更多地独立思考,而非一味地听从父母、学校、社会灌输的内容。第三点,社会与家庭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分清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是与社会现状不相符的,并筛选地教育下一代。 最后,社会宣传如电视剧、电影等必须消除作品中男女社会角色的差异。男女角色在影视作品中的职业不应该模式化,如男性为领导,女性为秘书等。这一点在当前是最应该开始的,因为覆盖面广,并且真正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75b853a8114431b90dd8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