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 什么是爱情?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爱情世界扑朔迷离,爱是一种较之一般感情更为强烈、专注、铭心刻骨的感情。爱是一团熊熊烈火,如果不对象化,不能引起对方同样的爱,它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从另一方面看,感情是爱情首要的因素,如果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那么,没有感情的所谓爱情就是不真实并且也不牢固的。青梅竹马或相濡以沫的感情常常发展为至死不渝的爱,而门当户对的婚姻却摇摇欲坠。我们在肉欲的发泄和利己主义的冷冰冰的打算中,却找不到真正属人的爱。 文学中的爱情模式,在普鲁斯特以前,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女性受到格外的关注。她们往往被描写为痴情的、热烈的、无私无畏的,结局总是很悲惨;男人却常常玩世不恭,将女人当作进身之阶,或为了虚幻的所谓事业、家族而拒绝爱情(例如哈姆莱特)。总之,女人因她们的忠贞、不幸而让人同情,男人因他们的浪荡和冷酷而招来指责:这几乎成了一种阅读定势。第二,更重要的,那是一种古典的爱情模式。爱情被普遍认为是美好的、纯洁的、高尚的,是人类神性的大发扬。《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简·爱》是这种爱情模式的两个经典文本,前者表现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生死相许的纯美恋情,后者则经磨历劫而终于功德圆满。在这种模式中,爱情的重重障碍来自于命运的、社会的、家族的、等级的诸种因素,而不是当事者自身。 这样,在普鲁斯特以前的文学中,爱情成了一种神话。而《追忆似水年华》的目标,却是要消解这一神话。在这部小说中,普鲁斯特着力描写的,是一种男人的爱情。他以外科医生般的精细和准确,解剖了一个男人的一段完整的感情历程,这使小说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几乎成了一份病理学文献。事实上,普鲁斯特确乎是把爱情看作一种地地道道的疾病,《斯万之恋》就是对于一个病症完整的发展过程进行的临床描写。这一描写揭示了一个男人对爱情的执着能达到什么程度,受虚幻爱情的蒙蔽和折磨又能达到什么程度;而最有病理学意义的,莫过于他幡然醒悟前那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幻。所有这一切,使普鲁斯特成为爱情描写中最杰出的大师之一。 主观的爱情哲学对于爱情本身揭示的是这样一种历程:即它预示了一种古典的爱情神话的终结,建立了一种现代的爱情观。在普鲁斯特这里,爱情的本质只在于爱者或被爱者的内心的和自身的意义,激情的本质是虚幻的、变态的,圆满的结局是不可求得的。从广义上讲,普鲁斯特揭示的只是一种爱情的过程。这个过程告诉我们,被爱者只是一种激发媒介,它激发了爱者天性中某种近乎本原的沉挚深情,而这种感情在一生中总要有对象来释放的。因此,在主观的爱情哲学中,对象(被爱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退居到次要的位置,重要的是爱者,他(她)毕竟体验到了完全爱一个人,心灵被一个人占有之后的欢乐与痛苦的过程。而一切意义,似乎正在于这种过程之中。 普鲁斯特的价值在于,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对这种幻像和欺瞒性十分自觉,但我们却又身不由己或者死心塌地地陷于这种境界,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我们可能永远与一种惊心动魄撕心裂肺的体验无缘。但是,即使爱情的意义只在于过程,这过程也是因人而异的。同是以悲剧告终,有的爱情毕竟经历了那么一段时期的心心相印如火如荼;而另一种爱,却是彻头彻尾的骗局,斯万的爱就属于这一种。奥黛特只是为了钱,才拼命追求斯万,她表面高雅,实则庸俗;貌似温柔,其实冷酷。她以小聪明激发了斯万的美好天性,却以她惊人的市民趣味和无耻的水性杨花打了这种天性一记耳光。获取金钱的目的达到后,她很快便公开投入福什维尔伯爵的怀里。 斯万的悲剧在于:即使他告别了花花公子的生活,全身心地投入一种真正属人的感情世界中的时候,他也未能完全体验到两情相契的欢乐。他只是在想象中去证实奥黛特对他的爱的感情,所以,这种感情便更加只对斯万自身有意义。如果说,即使是充满幻像,但两情的相契也仍然能超越一定时空的话,那么,斯万连这种相契相投的幻像也没有完全获得。即并不是奥黛特在欺骗他,而完全是他自己在欺骗自己,没有这种自我欺骗带来的些许自我安慰,他就无法活下去。因此,对斯万而言,他的爱的本质只在于他是一个“爱者”自身,除此而外没有任何东西。当斯万得知奥黛特还是个同性恋者后,他终于万念俱灰。他能容一切,却不能忍受这个。斯万下定决心离开巴黎,这伤心之地、痛苦之源,前往贡布雷乡村别墅。 说到底,斯万只是一个凡夫俗子。当他说奥黛特跟他并不一路的时候,他无疑是认为前者水性杨花而他自己忠贞不贰,就他与奥黛特的这一场恋爱而言,情况确乎是这样。但是若考察斯万的一生,就不然了。在奥黛特之前,他与那么多女子发生过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他可曾付出过一星半点的真诚?奥黛特欺骗了他,使他痛苦欲绝,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d03cdb65ce05087732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