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应用题 以我的角度来说盲盒应用题应该就是以盲盒的形式来抽取你所要回答的应用。 例子: 1月7日中午,徐汇区建襄小学的操场上人声鼎沸,全体三年级学生喜滋滋地来了一次大赶集。 这场“双减”后数学学科创新设计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在“轻负担,重能效”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该校教科研室主任陈政介绍,三年级上的数学教学进度中,有“单价/数量/总价”的学习安排,因为涉及货币面额的换算,和各种应用题的思考计算,所以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 如何避免机械化的刷题练习,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数学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策划了这次《我们一起去赶集》的项目化活动,让孩子真正把知识“盘活”。与一般的校园义卖不同,这场赶集活动可谓一次“脑力大比拼”。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长张悦介绍,全体三年级学生分为“卖家组”和“买家组”。 学校作为“供应商”,向卖家们以统一的供货价,提供了徽章/贴纸/书签/本子等近十款商品;卖家们分成店长、收银员和理货员,要为自己的摊位设计不同的定价促销方案,把手里的货尽可能多卖出去,还要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买家则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到200元特制货币,要在全场摊位中,用最合算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换句话说,全场卖家销售的商品都一样,但是定价和促销方案不同,买家们需要在一片“乱花渐欲迷人眼”中,迅速找到最优惠的组合。货币则分为5种面额,便于孩子们进行换算找零。“徽章25元、书签13元、贴纸19元……”三3班刘蕴萱同学刚刚摆出定价牌,不远处另一家的“店小二”就拉开了海报,卖力地在人群中吆喝着:“徽章23元,贴纸18元,书签15元,本子9元,买二减4元,买六减15元……” 操场上各种叫卖声、砍价声、讨论声此起彼伏,气氛火热。 三4班的杜堃同学和组员们小心翼翼地握紧手中的货币,在各个摊位间穿梭,还不时交头接耳。还有一些卖家,灵机一动,推出了“抽盲盒”“买福袋”的组合,“买单品送本子,还有50元套装打包卖,包含挂件+PP夹/书签/尺子(三选一),任意消费满50元就能抽奖”“惊喜盲盒限量发售,全天里任选3样,仅售150元”……这样的销售策略一下子引爆了现场的气氛,好几个摊位一下子就卖空了。 不过,卖家早早清仓未必胜出,买家手里余款多也不见得是好事。张悦和同事们不失时机地现场和孩子们说起了“悄悄话”:“这个促销套装算下来,单价是不是一定比隔壁那家便宜?”“这家的满减和那家的百元任选4件,你们算算到底哪个最合算?”……“我把200元全花光了!”三5班朱成蹊开心地说道。“我觉得今天就像是做了很多道数学应用题,但是又比做题有意思多了!”“我在买的时候就一直在心里算啊算啊,看到自己买的那么多东西,好有成就感……”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战果”。在校长陈静看来,"双减"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减负增效”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悄然变化,“用创新的学科项目化学习,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孩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让知识得到更好的迁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3fc40d46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