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心灵的________ 教学目标:了解记叙文的写法,找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拟题技巧,开头结尾怎么写。 教学方法;分析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审题与立意 一、审体裁 二、抓住题眼,发掘感动点—— 什么触动了你? 三、发掘主题,深化意蕴—— 它为什么触动了你? 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一、审体裁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个作文我们应该用什么文体?一目了然,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属于记叙文。 现在和老师一起回忆记叙文的相关常识。 记叙文的常识回顾: 1)什么是记叙文? (2)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3)记叙文的顺序有哪些? 记叙文常识回顾: (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记叙文的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抓住题眼,发掘感动点——什么触动了你? 感动点就是触发你心灵颤动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封信,一件工艺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棵数,水中的一层浪花。总之,不管是什么,你一定要被它感动过,并通过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并将你的感情融合进去。《背影》中朱自清不过是那寥寥数语就勾勒出父亲的背影,令人感动的也往往只是那一瞬间。 三. 发掘主题,深化意蕴—— 它为什么触动了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这个过程,是发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要善于从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一定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 作文中的问题 1.审题不明,立意不清。 2.选材乏味,缺乏新意。 3.拟题失误 4.开头结尾平淡无奇,缺乏技巧 5.没有注意细节描写 问题一:审题不明,立意不清。 本次作文很多同学都写了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的相关故事。特别明显的问题就是偏题跑题的现象,立意不明确。有的文章写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最后歌颂了父爱母爱的伟大。这类文章,和触动有什么关系呢?作文写的是父爱或母爱,还是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到底是什么触动了你,对你又有什么样的启发,文章中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这类作文就有偏题之嫌。所以,一定要审清楚题,抓住题眼,文章立意一定要紧扣题眼,围绕题眼“触动”确定中心思想。 问题二:选材乏味,缺乏新意。 本次作文除去一两篇作文写的汶川地震中的触动外,大部分同学都以母亲、父亲、爷爷、奶奶、朋友或者身边的人的故事为题材,基本上都是“旧材料,老面孔”,缺乏新意,故事情节一般是这样的套路:不理解——开始理解——感动。这类材料会显得文章平淡无奇,又有编造,套用之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材呢? 选材的方法: 1.舍旧取新 2.舍大取小 3.去粗取精 4.去伪存真 1.舍旧取新 新颖独特的素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新的启迪,舍旧取新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中,舍去陈旧的材料,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 比如《我的父亲》这样的题目,大家简直写腻了。动笔无非是“父亲为了一家生机在外忙碌奔波”,或者“为了供我读书省吃俭用”,或者“父亲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我们却不理解和父亲对着干”,等等,这些题材,虽然能表现父爱崇高伟大,对我们的爱,但张三李四反来复去都这么写,读起来就让人感到平淡乏味,甚至还会沾上点“虚假”之嫌,这样的文章是很难获得佳绩的。 2.舍大取小 大素材(大的事件、大的场面,人的复杂经历……)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表现深刻的主旨,反映时代风貌。但中学生要把握好这样的素材难度较大,且中学作文篇幅较小,也难以运用“大”素材。舍大取小,就是在作文选材中舍弃这样的“大”素材,而选取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隐含的深刻意义。 3.去粗取精 去粗取精,即舍弃粗糙的(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素材,选取精要的(典型、最能表现中心)素材作为文章的材料。一般情况下,精必少,所以去粗取精,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所用的三个材料,就是从二十多个素材中精选出来的,这三个材料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4.去伪存真 所谓“真”,就是说要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事,写出来才可能具体、准确、生动、感人,才有可能打动读者。反之,如果材料是道听途说,甚至是凭空编造的,这样的文章,内容上很容易逆情背理,露出假象,令人反感;即使编得“圆满”,露不出破绽,也不可能表达出真情,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问题三.拟题失误 (1)把话题用来当题目,如《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感动》 “话题”作文 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 (2)题目缺少新意 《我的爸爸》、《我的奶奶》 (3)题目过长,不精练《如花逝去的友谊,我也想过珍惜》 (4)没有题目 拟题的要求: (1)标题范围要小,不要太大太泛。 (2)标题要生动新颖。题目要有可读性,有情趣,有新思路,给人新鲜感。 (3)标题不能过长,一般不要超过8个字。 (4)标题要有意蕴。有内在的丰富含义,即由思想,有深度。 (5)标题要有文采。标题有诗意,有文学韵味。 优秀的题目有: 《斯人已去犹忆影》《此情可待成追忆》引用古代名句 《感动,点一瓣心香》比拟式,令人眼前一亮 《扶还是不扶?》选择式,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问题四:开头结尾平淡无奇,缺乏技巧 一篇文章开头和结尾尤其重要,特别是在阅卷场上,好的开头和结尾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为你增分不少。从此次作文来看,同学们的开头和结尾还缺乏技巧和方法。 常见的开篇方法如下: 1.开门见山法 2.悬念法 3.景物描写法 4.场面描写法 5映衬烘托法 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直接如题。像叙事的文章开头就点明事情的起因,或是直接说明文章所要叙述的事件,让人一目了然。 《背影》中的开头: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悬念法: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这种开头方式,往往在第一段就提出疑问,巧设悬念,或把事情的结果交代在先,使读者产生急欲读下去的愿望。 景物描写法 这种文章的开头方法是从写景、写物入手,以此来烘托气氛、突出中心。 场面描写法 初中大家熟悉的课文《孔乙己》,就是以鲁镇酒店格局的环境和前来喝酒的顾客的场面描写开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主人公的出场埋下伏笔。 映衬烘托法 映衬烘托法就是借用其他事物烘托出文章描写主体的开篇方法,很有气势,有文采。如《爱莲说》的开头,用菊和牡丹映衬莲的品质。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自然式。随着事情的发展自然收束。这种结尾方式简单明快,叙事完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bb5a78e45c3b3566ec8b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