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徙知徐州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①力。” 遂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苏轼徙知徐州 徙: (2)轼诣武卫营 诣: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的句子。(3分) A. 黄河河水冲垮了曹村,洪水泛滥到梁山泊上。 B.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 C.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上可以泛舟。 D. 黄河河水冲垮了曹村,可以泛舟到梁山泊上。 3.苏轼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采取了驱使富民回城、 、让官吏分堵守护等措施。(2分) 4.文中“过家不入”体现苏轼的可贵品质是 (3分) A. 以身作则 B. 临危不惧 C. 公而忘私 D. 亲民爱民 苏东坡传(节选)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浒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苏轼亲身趟水到武卫营,唤来了卒长,向他寻求帮助。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石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缘于苏东坡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十三章) 15.第一段划线句有何作用?(4分) 16.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其具体作用。(6分) 17.苏东坡治水有哪些突出表现,这些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认识?(5分) 答案及解析: 1.(1)调迁(2)拜访 2.B 3.调动军队筑堤护城 4.(3分)C(3分)A(2分) 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板。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15.(共4分)选文第一段交待了徐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具体环境,丰富的物产和自然风光。(2分)交代这些方面的特点为下文写苏东坡苦心治理水患和创作大量作品埋下伏笔。(2分) 16.(共6分)(1)王安石曾设法疏浚黄河水道,付出昂贵代价,工程竟归失败。用以反衬苏东坡治水方面的突出才能。 (2)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被他劝回。用以说明苏东坡有一定的影响力。 (3)禁卫军在他的恳求下欣然相助。说明他的行为富有感召力。 (4)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表明他的治水卓有成效。(答对1点得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17.(共5分)表现:奋不顾身,不顾个人安危;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有超人的智慧与才能(2分,答对两点即可) 原因:关注民生疾苦,为国家分忧解难。(1分) 认识:(2分,答案略。学生只要扣住原因的某一个方面,表达出自己对这种思想根源的正确认识,都可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1f220729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