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相关 领域 教材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第三条,“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传承经典是我门语文教学的中国要任务。 2.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课文为中考新增加篇目,学习本诗,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这首诗歌是崔颢在宦海沉浮抑郁不得志的情况下登黄鹤楼有感而发,表达了自己感慨世事变迁的愁思和对家乡的思念。 学生情况: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诵读古诗词,通过学习体会诗词意境美和音韵美的基本能力。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只是被动的背诵课文,鲜少关注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技术准备:电脑 ppt课件 姓名 魏然 魏然 单位 北庄中学 北庄中学 联系方式 语文 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年 月 学段: 初中 黄鹤楼 年级 八年级 1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知识与技能 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过程与方法 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大意,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学生活动 技术时间应安排 用 教师活动 设置意图 常1. 读《论语》 规2. 完成《骆驼祥子》名著填空。 训3. 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练 创设情境 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引出李白及李白等黄鹤楼搁笔所写“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引出本篇课文。 默写 复习 5分 听教师介绍 用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古诗内容,整体把握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作者。 2分 学生畅一、介绍黄鹤楼。 谈关于黄鹤楼与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的知识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读书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熟。 从文中2、齐读,注意的节奏。 找出在新3、师:高明的朗读者不仅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还能带上“愁”课一定的感情,谁再来读读? 字,并讲4、学生结合注释,默读弄懂诗歌大意,与同桌互相说说。 在朗读解 三、研读课文 时加入1、课件出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愁思。 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示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说 思考: 这两联 中哪些 词语体 现了” 愁”字 2 30分 2、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出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联系崔颢生平进行简单分析。) 想象一下眼前出现的景色并描述出来。 分析尾联,提出自己的见解。 根据教师出示上联,填写下联 1、 对照不同字体准确念出本首诗歌。 2、 根据提示默写诗歌。 完成检测。 熟悉文本走进文本 理解诗人情感并形成自己的审美感受 拓展1. 出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比较两首诗的相似处。 延2. 以李白诗和崔颢诗为题材,写对联。 伸 再次走入文本,理解 诗歌内涵。 3分 效果1、 对照不同字体准确念出本首诗歌。 评2、 根据提示默写诗歌。 价 尽量做到当堂背诵 4分 作1. 默写《黄鹤楼》 业 2. 完成课后训练。 1分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702d9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