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过去和现在 老家,还是那个老家,只是与记忆中的老家相比,秧田变成了旱地,旱地变成了草地,瓦房变成了平房。最大的反差是,再也看不见老人背着双手在田坎来回走动观看作物长势以及壮年耕作的景象;再也看不见,清晨少儿一边放猪一边放牛还有书声琅琅陪伴的乡村景象;如果你出生在农村,你一定还记得站在地坝高声呼喊在坡上农作的家人回家吃饭的场景吧!现在一去不复返,以上都一去不复返。 不知不觉,就到了知天命这个年龄,偶尔回趟老家,当看见那些当初而立之年的人已经进入古稀之年,难免感慨人生的短暂。从老家走出来的人,对这些老人都有亲切感,碰见了总要装上一支烟,站着拉拉家常,显得特别的亲热。山还是那些山,人还是那些人,只是山绿了,人老了。不同的是,而立之年的人不管是在田间还是在山坡,都不像我小时候那个时期随处可见。那是因为,进城务工的潮流已经替代了村庄生机勃勃的景象。老家的狗声、猪声、牛声、鸡声……也是少之又少,老家显得清静了很多很多。 梯田的整洁与美丽;地坝围坐的笑声;收获忙碌的景象;还有放电影、打糍粑、杀年猪……等等,一切似乎都只能在记忆中寻找。 多年来,农民进城务工已经成为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这个政策的出台,注定既要城市发展,也要农村变化。事实证明,城 市发展了,农村也改变了,特别是全国生态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记忆中,老家是快乐的,那种没有理由的快乐,如今已被欲望控制;小时候,三三两两的同龄人,要么同玩一个游戏、要么帮忙共同完成一件大人安排的事情,如今无论大人小孩都已各自为政,早被手机控制;小时候,老家的小孩都懂得对长辈的敬畏,而如今都是老人敬畏小孩;小时候,珍惜粮食感觉就是天职,而如今的小孩零食已经超越大米,谈何珍惜?那种单纯、那种敬畏、那种珍惜不仅在加速变淡,感觉还有灭迹的危险。 如今,我们慢慢变老,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中,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坑坑洼洼的机耕道变成了水泥路面,小车已经是家家户户的标配。这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结果,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幸福。 我,爱我的老家。老家淳朴的风情和儿时的快乐,从来都没有离开我的记忆。时常翻阅的记忆,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激动,都是一次喜悦。 只可惜,老家的人都已经喜欢上了喧嚣的城市,让本很喧嚣的城市变得更加拥挤,这样一来,老家本很富有的新鲜空气却变得更加新鲜,更加富有。 如果,能够再现梯田的美丽;能够再现放猪放牛的孩童……,即使老家的人都老了,老家也依然年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9c4a6c35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