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做教育,妙笔写“青春”——听郑金丛校长报告后感

时间:2023-03-04 02:34: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爱”做教育,妙笔写“青春”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一中 张玮

428日,临淄二中的报告厅青春洋溢。这青春,不仅仅来自台下的听众——临淄区近五年来毕业的青年教师,更多的来自台上的演讲者——齐鲁名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郑金丛老师。面对着已经工作二十八年,但依旧葆有青春活力、依旧不断学习、笔耕不辍的郑老师,我想,台下听报告的我们,更多的是汗颜和惭愧。我们还在青春的年龄,但是,青春的心态却与我们渐行渐远。这次报告,是一次引领,是一次培训,也是一种提醒。

我们都有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梦想,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或深或浅、或远或近的教育梦,但是在寻梦的路上,我们迷失,我们松懈,我们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停止了青春追梦的步伐。郑老师的这场报告,让我们又重拾遗落不久的青春与梦想„„

像郑老师这样可以教音乐、思想品德,又对语文一往情深,还是数学名师,还可以上劳动课程,又能当校长的人,在我心中,是全才,有着超人的能力、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成功的实力。我想,她必然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力争做到最好,最完美。对待自己和学生的成长,她既追求成功的喜悦,又追求过程得快乐。二十八年的从教生活,是她美好快乐的旅程,枯燥繁重的研修生活,是她快乐成长的时空。无论是怎样的经历,在她眼中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快乐的经历。因为成长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反观自己,有多少次因为怕苦怕累而推掉成长的机会?这样错失机会换得一时的轻松,也换得长久的遗憾。对于自己的成长,我有多么积极?!

蒙古族有一句谚语: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而教师也是人,但必须要完成神的使命,甚至比神更甚。因为教师不仅要爱别人的孩子,还要爱别人不爱的孩子。这是一种“大爱”。出于对学生的“大爱”,才会有郑老师的不计一时得失,悦纳学生的不足。而我们,已经在功利的教育中迷失,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只关注学校的考评,而渐渐忽略了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东西,忽略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但是我们着急,我们做不到静等花开,我们做不到从头至尾自始至终的坚持,做不到等待孩子自然的成长。我们是否能够做到和学生零距离、等距离、近距离?我本有柏拉图式的梦想,但是梦想终于全部向现实妥协。听了郑老师的报告,我想,我所要坚持的,已不仅仅是坚持等待,更要坚持梦想。

最让我震撼的是,郑老师笔耕不辍,坚持写教育随笔教育日志,将自己的教育生活记录下来,不仅是自己的一笔财富,也能给他人提供案例等方面的帮助。 这种用文字书写生活的习惯值得我学习。我们都有这样的认知,是应该对自己的教学、班级管理等有所记录的,但是我却总是找一些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等理由放过一个个写作的好素材,放过一次次灵感迸发的时刻。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连自己都觉得没有了味道,于是青春的心态也离我们越来越远。郑老师这样坚持着记录工作生活中的细节小事,也是对生活的一个发现,一个调剂。这样细


腻的生活,怎还会觉得无聊和枯燥?在文字的陪伴下,她才会一直葆有青春的心态。

郑老师,在用“大爱”做教育,在用妙笔写“青春”。

我们,青春的年龄,重新寻找自己的梦想,炼“大爱”情怀,快乐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ad9c00eff9aef8941e06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