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社会阶层晋升之阶

时间:2023-02-03 10:25: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社会阶层晋升之阶



如何确保这一牵涉面最广的社会阶层晋升之阶公平有效,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每年6月的78号两天,既不是传统佳节也并非历史纪念日,但是对于多数国人而言,却是个十分特殊的日子。在这两天,工地停工、学校周边车辆绕行、就连大妈们都不跳广场舞了。“我家孩子高考”很容易成为压倒一切的理由。时至今日,很多人依旧习惯以“状元”这种科举时代的功名称呼高考中取得骄人成绩的学生,某些地方高考状元甚至还会戴着红花巡游。有人认为,这是带有科举制度的残余影响。

当然,科举制与高考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科举中第意味着具有入朝为官的资格和在社会上的某些特权,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是迈入大学门槛。我们习惯将二者相比附,其实在于高考与科举在某种实质层面的相似性。

中国社会曾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以家世背景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而始于隋的科举制度则逐渐打破了这层藩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为平民社会阶层晋升提供了有效的渠道。美国华裔学者何炳棣先生在考察了近1.5万位明清进士、万多位晚清举人贡生的三代履历后发现,明清两代的进士中,平民出身者占有很大的比例,但随着清代中后期以金钱捐纳功名的风气日盛,



1 3


平民出身的进士与前代相比有很大下降。

我们从一些研究中不难发现,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以后,平民社会阶层上升渠道壅塞不畅,几近断绝。民国时期,不少社会贤达都曾指出,新式学校费用昂贵,传播新知识新文化的书籍对于乡间子弟极不易得,平民反不及科举时代更易获得受教育的机会。社会学李景汉在1928年做的社会调查来看,以河北定县为例,拥有土地在50亩以下的家庭受教育者中,受教育的平均年数只有3.92年。普通家庭供一个孩子读完小学已属不易,更不敢奢谈高等教育农家子弟世代难有出头之日。凋敝绝望的乡村成了或革命运动的策源地,民国时期的社会动荡与这种教育不公平带来的社会阶层板结之间可谓过从甚密。

由此反观高考制度,这种历史教训是值得警惕的。诚然,除了高考以外,经济发展为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很多人认为农民工的收入都比大学生高,与其花那么多钱去念大学不如早点出去打工。但我们仍能看到,高等教育对青年人整体素质的提升作用是其他渠道难以实现的。

高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各阶层能够以较低廉的成本获得较公平竞争。无怪有的中学会挂出“考过高富帅,赢过富二代”之类的标语。高考也因一考定终身和考试内容程式化受到批评。近年来,高考考试制度和内容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革新。各大名校的自主招生制度打破了高考的垄断地位,也提供了更多选拔人才的标准。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许多知名院校的自主招生其实存在很多隐性门槛――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529478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