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国国画之花鸟画的介绍 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中国花鸟画集中表达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抒写的思想感情,表达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非常鲜亮的特点。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颜色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它是中国画的一种。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画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1]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也是较早的独幅花鸟画。花鸟画进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 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进展成熟。五代消失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阅历的根底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文章《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连续进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消失于南宋及元代。以线描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兴起于同时。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进展,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剧烈抒写共性情感的变革。至清初朱耷则到达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上面是关于中国国画中花鸟画的一些介绍,我国花鸟画的进展历程也是颇为长远的,近现代也是有许多花鸟画大师的,例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朱宣咸、关山月,等花鸟画大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04ed8bd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