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及时抓住孩子兴趣适时调整活动目标》 阅读活动《天上有个雷公公》教学有感 今天,我在给孩子们上幼儿园本课程里的儿歌《天上有个雷公公》的时候,我根据预设的教案顺利地进行着。刚开始我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那些变化?"孩子们都很配合,积极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当我引入儿歌后,每次念到"轰隆隆,轰隆隆,天上打雷响咚咚"时,孩子们就很兴奋,不由自主地用两只小手敲打着桌子,有的孩子还两只小脚也用上了,个个都打得很欢,整个教室里发出的刺耳响声完全淹没了我的讲课声,这可是我预设教案时所根本没有想到的情景。此时的我有些着急了,活动还要不要继续进行呢? 随即我在脑海里迅速调整后半部分的教学方案。我想:既然孩子们喜欢"打雷声",喜欢用动作来模仿"响雷声"那索性就让他们打过够吧!毕竟孩子的表现反映出孩子的需要,我们应该"以幼儿为本"去发展幼儿的情绪体验,我本次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幼儿正确认识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消除幼儿对打雷的恐惧心理,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于是我作了一个暂停的手势,孩子们立即停了下来。我说,你们刚才都打得很好,但就是有点不整齐,还有你们仔细观察过吗,打雷的声音是有时大有时小,你们还想打得更好吗?(想)那胡老师来教你们打吧!接着我又告诉他们要想"打好雷声" 我们还要把儿歌大声读出了效果会更好,听了我的话孩子们都很配合地跟着我学起儿歌来……之后,我又组织孩子们玩了一个"打雷"的音乐游戏,孩子们随着音乐声的高低起伏用不同大小的拍打声来表现自己对雷声理解,个个玩得都非常投入。下课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的样子,三个五个地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通过该次活动,让我更加明白教师教学活动的预设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根据幼儿的表现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灵活的思想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像今天当出现情况后我通过调整后半部分的教学方法,结果目标的达成度比我预设的效果还要好。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165bb2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