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共12分) 青玉案·送山谷【1】弟贬宜州 黄大临【2】 【3】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日同归处。 樽罍【4】。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注释:【1】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2】黄大临:黄庭坚之兄。【3】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慎阳人,学识品行俱佳。在这里,词人赞黄庭坚就如当年的黄叔度。【4】罍:léi,古代的一种酒器。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峰百嶂”一方面形容到宜州路途艰险,另一面也表明黄庭坚此行前途未卜。 B.“别语”句表达了分手就在眼前,词人心里格外悲伤,喉咙哽咽已经说不成句。 C.“已断离肠能几许”和“断肠人在天涯”中所抒发的“断肠”的情感是一致的。 D.这首词语言虽朴素、平淡,但感情却深厚、强烈,有一种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14.词的后三句用了虚写的手法,下列词句没有使用该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B.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C.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5.有评论家说,本词“听尽空阶雨”中的“尽”字有一字传情之妙。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3.(3分)C(前者抒发的是兄弟之间的别离之情,后者抒发的是天涯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情感。) 14.(3分)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没有使用虚写的手法,它写的是眼前真实所见。) 15.【参考答案及赋分建议】“听尽空阶雨”是词人想象与弟弟离别之后的情景,(1分)句中着一“尽”字,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词人因离别时的心境而设想的别后状态与心绪。(1分)“尽”字有完结、达到极限之意,(1分)别后的词人夜尽无眠,思绪难排,只得以不停歇地听那滴到空阶上的雨声、直至把那雨声听尽来苦挨时光,(1分)想到弟弟被贬的遭遇,心中充满悲愤之情,想到弟弟远在宜州,心中充满担忧、挂念之情。(1分)雨声听尽情难已,长夜熬尽意难平,“尽”字确实可谓一字传情,用语精妙。(1分) 【评阅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19458d4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