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练笔,顾名思义应抓住“小”。即训练的“口子”要小。(单项训练)。这个单项代表什么?(这种独特的小练笔课,到外地是听不到的,因为外地学校是没有这种课型的,即使有,也不会拿来展示,因为它是单项训练课。) 1.文章写作知识的单项训练。如: (1)叙事记叙文,包括“突出中心”、“详写与略写,具体与生动”; (2)写人记叙文:包括“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环境描写”等; (3)状物绘景记叙文。包括“静态动态”、“描写与顺序,绘景与抒情”、“中心和选景”、“象征和联想”等。 2.文章结构的单项训练。即构段的单项训练。如下训练内容: (1)总分总结构段: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构段法。 (2)概括与具体结构段:包括“先概括后具体”、“先具体后概括”、“先概括后具体再总结”等构段法。 (3)承接结构段:包括“按事情的经过顺序写”、“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写”、“按时间顺序写”等构段法。 (4)因果关系结构段:包括“先写因后写果”、“先写果后写因” 等构段法。 (5)并列结构段:包括“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一项一项地写”、“按事物的类别一项一项地写” 其次,训练的篇幅要“短小”。做到篇幅小而精,并且中心要突出。教师可根据小练笔的训练内容和难易程度来确定训练篇幅的大小长短。如低年级可训练写一句完整的话,以及进行各种句子和句群的训练;中年级进行一个段落和片段的写作训练。如果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表现得较低,还要进行长句子具体与生动、形象的写作训练。 (2)小练笔的训练内容要抓“准”。所谓“准”就是训练内容要抓得准。抓得准与否,不是谁人说了算,而是依据教材文本提供的训练仿写内容来作出决定的。如同一件事有两个训练内容:就妈妈炒菜这件事情来说,一是可训练写妈妈炒菜好吃,色香味俱全,香气扑鼻。一是可训练写妈妈炒菜如何辛苦,汗流浃背„„又如语文出版社语文教材四年级课文《萧山杨梅》反映小学时期师生情谊融洽和谐、难忘而怀念之情。其中,有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也有学生对教师表达得热爱,难忘和怀念感激之情。如果抓不准,小练笔课堂的教学与训练就是 长,训练时间和空间教师就难于把握,就会顾此失彼,抓住了芝麻,丢了西瓜。 (3)小练笔的关键要抓“练”。这个“练”就是让学生在写作的实践中练习写作,学会写作。在抓“准”训练内容基础上练。在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对学生写作实践的指导,是小练笔小作文课的教学与训练的重中之重。因为我们的小练笔的训练是在课内范文仿写段落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进行小练笔的训练,不必要求学生再去讲述过多的课文内容、中心、表达、特点等的理解,而是直接指导学生和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的具体、实践的训练。教学程序:“先帮”、“后扶”、“再放”是我们实验小学语文“阅读、作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吴忠豪教授说:“没有教学城程序就没有教学质量。”这是非常正确的。然而,这个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哪里呢?是怎样的过程呢?有没有依据,有没有科学性呢?我认为,“扶”的教学过程是小练笔课教学的重点。“扶写”是这个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依据”和“科学性”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因此,这个“扶”的过程就是指导和引导、点拨学生将“阅读课”、“阅读---作文内化课”中学习和掌握的写作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的过程。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上,让学生学习课内范文仿写段落的写作特点和所掌握的文体写作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试写”作为第一轮学生写作习作交流各自己作品和写作心得的过程,并不是对各自习作的评论。(即讲自己的构思过程,如果是自己写,应怎样写,而不是去评价别人写得好在哪里或者不好在哪里?)学生的交流沟通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习作特点,提高表达的感染力。当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习作表达方向之后,全班学生进入习作的构思具体内容和写作程序。这就是彻底改革用阅读教学作文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之一。 (4)抓作文训练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原则性与灵活性”;有其“规律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没有规律性的事物就会让人难以捉摸,没有灵活性就会让人感到死水一潭,而没有生气。因此,我们实验小学的“阅读----作文内化课”就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习作的写作规律。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文体写作知识和各种文章的写作特点之后,就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出灵活多样的文章。因此,我们实验小学的“小练笔”、“阅读----作文内化课”、“大作文写作实践指导课”都应做到“规律性”、“灵活性”两者必须兼顾。 所谓作文训练的“规律”是什么?就小学阶段来说其训练重点和掌握的规律就是“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等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及写作特点及写作方法。如写人离不开“外貌、语言、心理、动作描写”,记事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重点要把经过写具体详细,绘景状物离不开“静态和动态、摹声和拟形、中心和选景、描绘与抒情”等顺序描写。这些写作知识的教学是我们教师给予学生的写作路子,是写作入门的敲门砖,是写作的工具。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写作规律,才能让学生做到鲜活灵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1d70b28a8956bec0975e3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