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 当网上出现这样一句话“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是你一定要跑过CPI”时,你有没有深刻地体会到,“经济”这个词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说到生活中的经济学,就像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大街上女孩子裙子的长短来分辨经济景气程度一样,生活中的不少事情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又是另外一番风景。 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将略显抽象的经济学与我们生活中某些看似平常的现象以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分析投资股票、买房前斟算性价比、就连女人们热衷的商场打折也是一种经济行为。但是大部分人还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股市跌涨,房价会有高有低,商场又为什么要打折呢?这些就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目的: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令人关注的社会现象,能够上大学就意味着前途无忧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我从生活中的经济学的角度对“知识失业”的现象进行分析,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对于一个雇主来说,求职者的受教育状况是可以免费观察到的,求职者的学历是本科还是硕士,英语水平和职业技术能力测试等级情况等等都可以通过相关证书直观地呈现出来,这就意味着教育信号的发送成本与考察成本几乎为零。根据筛选理论,求职者的学历程度成了用人单位最优先考虑的因素,于是就产生了硕士排挤本科生,本科生排挤专科生,从而造成大批低学历者失业的现象。 第二,劳动力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其运行遵循着市场的一般规律。对劳动力供给而言,价格与市场供给量成正相关关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而言,价格与市场需求量成负相关关系。供需双方经过竞争形成一个均衡价格,这个均衡价格就是劳资双方达成一致并给予劳动者的工资或报酬。一方面,我国的劳动力供给量近年来逐年加大,而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对高级劳动力的需求却增长缓慢,而且,大学生给自己的定价与用人单位的出价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个人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失业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三,由供需结构不合理所引起经济结构与人才结构的不适应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结构的失衡。教育结构的失衡导致部分行业人 才过于集中,而该行业却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岗位供其消化,于是产生了这些相关专业人才的失业现象。 第四,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职业技术学校等技术类院校的招生面临难题,企业又会因高速发展却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即出现“蓝领断代”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没有跟上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社会无法给大学毕业生提供足够多的理想就业岗位,具有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却仍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 那么,既然找到了原因,我根据它们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一是尽快将大学普及化,让大学人人可以上,人人可以上得起;二是合理规划高等教育规模,减轻大学毕业生就业总量性压力;三是打破制度性障碍,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四是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五是面向国际劳务市场,组织大学毕业生走出国门外出务工;六是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使高校的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还有一个就是我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关于麦当劳咖啡续杯的问题。大多数企业都要卖很多种类的货物,要想维持经营,企业用不着对每一件货品索取高于其成本的费用。相反,它只需要使总收入等于或超过所卖货品的总成本就可以了。所以,要是套餐、甜点和其他物品已经包含了足够的利润率,餐馆当然可以提供免费续杯服务,同时又不亏本。那餐馆为什么会想到提供免费续杯的服务呢?因为竞争。在餐馆业里,随着就餐顾客的人数增长,他们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就会下降,而且因为餐馆为每顿膳食索取的费用必须要高于该顿膳食的边际成本,所以,只要能吸引到额外的主顾,餐馆的利润就会有所增加。 弗兰克说过:“在发生一个经济行为的时候,人们总是出现依赖错误的信息做决定的情况,还有些时候会从正确的信息里推出错误的结论。因为这个心理现象的影响,经济行为也会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我们学了这门课程后,希望能尽量正确的分析已知的信息,从而做出最佳的判断。 总而言之,“生活中的经济学”这门课教会了我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分析生活的的事例,对于我们将来立足与这个经济社会有很大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051bd128ea81c758f5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