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文中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3.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里的“李”指的是( ) A.李商隐 B.李白 C.李贺 D.李清照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薛谭学讴于秦青。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5.读了本文,你认为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1.D 2.D 3.B 4.(1)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 (2)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5.第一问: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第二问:薛谭的变化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要知错就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歌”为动词,“悲”作“歌”的状语,歌唱之意。意思是“悲壮地歌唱起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 “林木”作“振”的宾语,主语为“声”,意思是“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错,李煜为婉约派代表人物。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韩愈《调张籍》中的句子,意思是“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所以此处的“李”是指李白。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讴”,唱歌;“学讴于秦青”,状语后置句,即“于秦青学讴”,向秦青学习唱歌。 (2)“谢”,道歉;“反”,通“返”,返回;“终身”,一辈子;“言归”,说回去。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针对文言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340abc4bf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