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两篇

时间:2022-12-25 06:0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

要: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在于获得思考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有效的思考习惯应当从小抓起,小学数学教学是锻造孩子思维、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平台,需要加大重视程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既不适应新课程改革标准,又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考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为此从小培养孩子有效的思考习惯是极其必要的。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小学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唯命是从是极为常见的,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崇拜与惧怕的双重矛盾层面。这种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提出疑问,不利于学生主动发表看法,显然阻碍了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需要大力改革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明确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的,才是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很显然,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了思考空间与良好氛围,使他们有勇气、有胆量、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打破传统的观念,不再认为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教师是完全正确的,从而发扬自己的独立个性,培养独特的思考方式。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考意识

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将学生置于被动位置,使他们从小以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长此以往,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很难实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学会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所创设的情境的刺激下激活学生的思考意识,这是培养有效思考习惯的良好开端。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从枯燥单一的数学知识中走入生动真实的环境,这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与图形》单纯地灌输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显然是低效的,简单地在黑板上呈现图形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可以自带一些相关实物,如,魔方、铅笔盒、足球,让学生进行现场分类。这个分类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有效思考的过程,能够为他们营造直观的观察情境,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思考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物体,以及思考这些物体的共性之所在。 三、开展小组合作,在讨论交流中开拓思考空间

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学习方式至今还未被广泛运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具备阶段性特征,处于同样年龄阶段的学生具备一些共同的思维特征,因此,也更容易交流与沟通。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各抒己见,通过语言与动作呈现出他们的思考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分歧与讨论中能够吸收同伴们的观点,同时思考各自观点的利弊,最终能够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考空间,值得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思考、借鉴。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六年级《简单的统计》时,学生已经具备了统计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让小组合作统计一种生活现象,如家庭使用电脑的品牌种类或者家庭收入等,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各种统计图,并分析各种统计图的优劣,阐述自己得到的启发。

四、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思考习惯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学生有机会进行动手操作,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尝试解答,这个过程能够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动手操作能力不足,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可能在掌握知识方面有所优势,却无法启动自己的大脑装置,提高思考能力。尤其是数学属于一门应用性较强、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科目,因此,重视组织实践活动是教师应当关注的重要方面。要利用各种实践活动给学生


创造能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获得认知。

总之,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目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树立改革意识,从以下方面入手,将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廖志明。 [2]沈艺华。 篇二 摘要: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倾听与阅读 思考与合作 发现与应用 整理与构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35e72d0f4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