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教育如何立德树人 作者:潘宗丽 来源:《教育》2015年第40期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幼儿教育活动不仅仅要关注幼儿的知识学习情况以及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更要关注幼儿的思想发展,使幼儿能够具备良好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优秀的思想品格,从而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更多具有高品质、高素养的新时期人才。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情况,对幼儿教育如何立德树人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幼儿教育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重视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幼儿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影响。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活动需要按照教育部所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指导幼儿学习知识、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幼儿的思想品格和优秀品质,使幼儿能够真正符合当前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使幼儿教育能够真正满足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 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幼儿教育注重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表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才能够更好地与人交流,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教育要从幼儿抓起,良好的教育活动会使幼儿感受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这对于幼儿的发展和幼儿教育事业的进步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何立德树人 新时期背景下,幼儿教育可以通过制定幼儿德育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幼儿思想品质;结合生活开展德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幼儿成长氛围等方式,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制定幼儿德育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幼儿思想品质。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幼儿立德树人教育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制订完善的德育实施方案,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学习优秀的思想,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教育可以按照课时或者按照学习进行教学任务的规划,比如:每周开展两次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内容为“我的祖国”“诚信是金”等相关内容。小班的幼儿重在情绪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懂礼貌,尊老爱幼、尊师守纪;中班的幼儿重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培养幼儿形成诚实、勇敢、谦虚的思想品质;大班的幼儿重在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热情、友善、好问,为幼儿的小学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生活开展德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幼儿成长氛围。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知识,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开展多种多样的幼儿德育活动,将游戏与德育融合,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当中,真正体会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教育渗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废纸小制作”“我是涮碗小达人”“今天我最棒”等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提升幼儿的生活态度以及认真程度。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在春天组织幼儿开展植树活动,带领幼儿在校园中清理垃圾、打扫卫生,共同构建美好的幼儿园“城堡”,使幼儿能够形成热爱校园、注重卫生的良好思想品格。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开展“我为妈妈洗脚”“我为爸爸捶背”等主题活动,使幼儿的父母也能够参与其中,更为全面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能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格,更加热爱自己的父母。 结束语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花朵,幼儿教育中重视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幼儿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影响。新时期背景下,幼儿教育可以通过制定幼儿德育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幼儿思想品质;结合生活开展德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幼儿成长氛围等方式,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群,刘丽.立德树人: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15(5):154-156. [2]贾立敏,赵军合,杜凌飞.思想政治教育由“育德”走向“立德”的保障机制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130-136. [3]李晓忠,王丽娜,孙兰兰.优化教育资源 促进均衡发展——《辽宁教育》记者访谈盘山县教育局局长徐铁山记录[J].辽宁教育,2014(9):114-117. [4]周旭.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在全市高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会上的报告(摘要)[A].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12):1323-132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3c9bb3885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a.html